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

夜色还没完全落下,展厅里灯光正亮着,玻璃门外下着一场急促的秋雨。销售员刚给客户递上最新上市的报价单,一张还带着印刷油墨味道的纸,显然是才刚打好的。手机屏幕不断跳出新车发布会直播推送,群里也是刚放出又一台新车的信息。门外一辆车刚提没仨月,主顾已经来试另一款——像极了换季时尚服饰的频率。空气里弥漫着不属于汽车行业的味道:快节奏甚至带点焦躁的“流行感”。

如果你买了一辆车,还没开够一年,就看到它在二手市场里的估值腰斩,然后新款又打着更低的价格、更炫的配置出街,你会不会觉得自己是大号“冤大头”?是的,如果你站在消费者位置,或许心里也要冒出一句粗口。汽车,真的变成“快消品”了吗?谁又在为这一地鸡毛买单?

现场直播的“军备竞赛”其实早已开打。九月上市新车超过70款,有行业媒体人笑称上个月忙到“为了赶发布会,中途回北京拿了两次衣服”,连一线车企高管也奔波在督战前线无暇顾家。表面的繁荣和热闹,背后是行业深层的隐忧:新能源购置税的减免政策倒计时,2026年悬而未决的明天。政策的不确定,让车企像临大敌般疯狂推新,抢最后的窗口红利。熟悉的配方,陌生的剂量,行业像打了肾上腺素一样亢奋。

消费市场已经从增量到存量的转折点,每一次新车下线,每一次营销升级,都是零和博弈里的最后一搏。但这“速度与激情”下,是不是正悄悄用掉行业的“积蓄”?我们总是夸中国汽车市场“世界级强攻”,可谁能想到,后头可能是个“输血过度”的病人。

当汽车被生产、销售、乃至购入的速度——快到像零食、手机或服装一样周转,第一个被拉出来“祭天”的,当然是老车主和二手车市场。一年前40万的车型,今天新顶配29万;昨天落地的“爆款”,今天二手网站标出折价20%——二手车贬值速度超过大部分人对数的理解能力。更别提订车的老用户,车还没开热乎,朋友圈就被同品牌的新一代“降维打击”刷屏。你说这些品牌以后再想要“复购忠诚度”,人心能不能聚齐?

行业的自省声也不是空穴来风。长安、长城、莲花的老总们轮番喊话:“造车不是炒手机,安全靠谱是底线,两年内根本做不完完整测试!”但新势力们仍在刷“迭代神话”,每天都有花样横空出世。车企搞得和“菜市场砍价”一样,直播间、短视频带货、噱头配置,什么流量高就怎么来。车评人还没吐槽完A的订单泡沫,B的“注水水单”又成了行业热词。不少新车卖得像“特价卤味”——先便宜忽悠一波,后面“新鲜出锅”再甩掉旧品。

说到底,这场“军备竞赛”,撑到最后的不是技术,不是创新,是谁“先死透”。国家统计局摆着冷冰冰的数据,今年1-8月行业营收涨7.5%,成本涨8.2%,利润总额还下滑了0.3%,不少主流上市车企是亏损状态。新车“快消化”,带来市场躁动和短期热闹,但养活不了“持久战”的胃口。谁能想到,这么一通“创新拉力赛”,竟然干成了“亏钱大比拼”?

归根结底,是政策窗口期和资本角力把整个市场推上高压锅,大资本如巴菲特清仓比亚迪,说明全球也在重新审视中国汽车行业的基本面了。一场“政策红利退出倒计时”的手术台上,汽车厂商都在抢着最后一针强心剂,生怕慢半拍“死在沙滩上”。

站在这个十字路口,理性点讲,汽车快消品化不是个“爽文”结局。它让新品迭代变快、刺激了短期消费活跃,但也把行业做成了像“饮鸩止渴”的样子。短线营销、技术端的草率验证、用户权益的“稀释”,这些账迟早还是要还的。一辆车,不是快餐,不该两年三换,毕竟,这关乎消费者的生命财产。真要效仿手机模式,除了换壳和噱头,谁还敢坐上那辆“带病急行军”的新车?

当然,没人否认中国汽车市场的爆发力和创新能力,但归根结底,比速度更重要的,是耐力,是底线,是让用户能“信任一辆车”。政策窗口关闭后,告别“红利幻觉”,真正决定存亡的,将是技术、产品与品牌三驾马车。历史不会同情“卖一波网红就跑路”的短视玩家,最后能长大成人的,还是那些把安全、技术、用户体验做到极致且经得起长跑考验的企业。

说到这里,我有时候也得自嘲,有些车企想靠“爆款顺丰”模式送到家,现实却是欠了售后账单,最后服务口径全靠“客服脚本”,割韭菜的速度倒是可以和剃发店接轨。技术部门还没消化完上一波的反馈,市场部门又在人海战术里唱了《突突歌》。

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有驾
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有驾
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有驾
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有驾
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有驾
汽车换新快,二手贬值猛,政策红利快到头-有驾

至于汽车快消品化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我没打算给出标准答案,行业自有它的残酷进化公式。你愿意看到车像洗发水、饮料一样按季度更新?还是希望它守住耐用本色和安全底线?也许,未来答案还没写在今天的卷子上。欢迎你坐下来聊聊,毕竟,每个买单的人都值得有自己的一票观点。

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