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众市场的偏门车型,能撑起一家新能源车企的未来吗?岚图汽车,这个成立于2021年的央企高端新能源汽车品牌,用三年多的时间创下了令人咋舌的销量增速和利润记录。在东风集团的支持下,它即将登陆香港资本市场。看似风光无限的背后,岚图汽车却有隐藏的危机等待揭晓。高端品牌的光环能否长久?央企的支持是否真的无懈可击?一系列悬念,正等待我们剖析。
新能源车市场向来高手云集,岚图汽车能迅速进入行业前三,难免让人好奇。东风集团的“亲儿子”优势,在岚图的成长过程中无处不在。从整车销售到零部件供应,甚至汽车贴息,无不反映出东风对岚图的全力支持。部分业内人士也提出质疑:从财报数据岚图对东风系的依赖极高,这种高度“内循环”关系是否会限制其未来独立发展的能力?而且即便是东风集团自己,也尚未完全摆脱营收疲软的困境,岚图的未来是否还有更深层次的掣肘呢?显然,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成绩单那么可喜。
仔细一岚图的崛起路径颇有些走捷径的意味。依托央企背景,它比民营车企少了很多资本压力。岚图汽车2022年至2024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03.2%,堪称“神速”,但背后也是巨额亏损在支撑这一亮眼数字。数据显示,2022年至2024年,岚图累计亏掉了超过31亿元,即使在2024年第四季度实现了单季度盈利,也不过是刚刚喘口气而已。
更引人注意的是,岚图销售数据靓丽的背后依然十分依赖旗下主力车型“梦想家”。这款MPV车型含金量虽高,但市场本身却是典型的“小众赛道”,总规模有限。因高度依赖单一车型,未来极有可能出现销量瓶颈。一位MPV爱好者曾说道:“梦想家虽然很高端,但是圈子太窄,等我的朋友们都买了一辆后,没几个人还会跟风了。”普通用户的感慨,也许就是未来岚图销量增长上限的写照。
表面来岚图已经实现单季度盈利,似乎迎来了企业发展的拐点。深入挖掘财报,我们发现暗流涌动。岚图的流动负债问题依然未解,截至2025年7月末,其负债净额仍高达12.37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持续为负。尤其重要的是,其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最新数据为67.2%——这意味着岚图的盈利只是苦撑出来的一丝喘息,而并非持续改善的标志。
还有一层风险被掩盖得比较深,那就是岚图对单一供应商的依赖问题。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组等几乎完全依赖单一供货商。如果供货链出现中断,无异于切断了岚图的生命线。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没有多元供应链的支持,任何车企都脆弱得像玻璃,稍微动荡就可能满地碎片。”既然岚图的供应链问题存在结构性隐患,那么它能否长久地维持竞争力就成了一个悬而未决的问号。
就在人们以为岚图只是在负债和供应链上有些压力时,一个更大的问题突然浮出水面——第三方付款隐患。财报显示,2024年岚图有超过5.83亿元的销售,是通过非合同对手方的账户结算。这类交易或许表面上能带来灵活性,但实际上却容易引发资金占用乃至合规问题。岚图虽然声称已经完成了整改,但业内专家仍表示担忧:“这种操作属于金融监管灰色地带,既可能隐藏巨大的隐患,也可能引来资金流管理的信任危机。”
东风与岚图之间的关联交易金额也在持续攀升,从2022年的5.46亿元到2025年7月的30.58亿元。对于一个新能源车企来说,这种过度依赖集团支持的模式是否可持续?如果东风集团本身业绩出现波动,会不会牵连岚图汽车的发展呢?东风的大力护航固然在短期内推高了岚图的销售和品牌认知度,但长期来这种依赖是否会成为压倒企业独立竞争力的“天花板”?问题依然没有答案。
表面上岚图已经站稳了脚跟,但实际上它的下一个跨越仍充满险阻。过去几年研发投入非常高,占比惊人,可到了2025年前7个月,占比却迅速下降至7.6%。这是否意味着岚图正削减研发投入以应对财务压力?一个少了技术投入的“高端品牌”,显然是危险的。
还有一点是岚图面临的市场分歧进一步加深。从小鹏到蔚来,每家国产新能源车企在进入资本市场后都经历了股价巨幅波动。那么:与民企不同,央企出身的岚图是否能在港股市场上维持稳定?如果市场对岚图的估值大幅折扣,是否会直接影响到其发展前景?港股投资者似乎对央企国资背景有自然优势的共识,但这种心理能否支撑得了岚图,还得看它在全球竞争中的表现。
着眼岚图的业绩,我们不得不承认它是高端新能源品牌中的新锐力量。但从另一个角度它的成功却有诸多依赖因素:政府背景、东风集团长期支持,还有当前的国内新能源车政策偏好。这种“摇着奶瓶跑步”的成功看上去很顺利,但它真能摆脱“刮风式发展”的魔咒吗?未来全球资本是否买账,同样是一个悬而未决的命题。
岚图看似盈利,但盈利的基础能否持续支撑未来发展,现在还并不明朗。有时候,被誉为央企第一高端新能源车企,这种评价或许是一种赞美,也可能是一种推卸责任式的捧杀。
你认为,岚图汽车能否真正摆脱对东风系支持的依赖,独立在高端新能源市场站稳脚跟?还是它还需要央企奶瓶来继续哺育?欢迎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让我们一起讨论。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