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天早上都得和这车斗智斗勇。还记得上周,老婆在车库站着看我充电,她说:你是不是又在琢磨这些充电细节?我觉得,充电次数多点,电池就不值,反正也用不完。我抬头看她,心里其实在想,凭我这点行内经验,似乎她说得也不是毫无道理。
新能源车的充电惯,真不是几个你懂的就能搞清楚的。你要问我,越充越好,还是满电亏电踩坑多?我感受最深的,是中间路径复杂得像绕口令。以前有人说,手机总充电会损坏,照着这个逻辑,充电越勤越糟糕。可那是手机,现在换成锂电池的电车,情形就不一样。
我猜,这背后其实有个黄金区间——20%到80%的电量范围。这个称呼在我看到很多资料时反复出现,估算也好,样本少,不能完全划定,但大致上,锂电池在这个范围内最舒服。你想想,电压在这个区间稳定,放电不会太激烈,充电也不用担心温度过高伤害电芯。这就像我们吃饭,少量多餐比暴饮暴食,健康得多。
经常有人问我,充满到100%是不是更好?别急,先别着急否定。实际情况,满电充到100%的时候,电芯内部的电压会飙升。你知道的,高压状态下,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会变得不稳定,也就是压力山大。比亚迪汉一个车主就反映:他每天都充到满,结果不到两年,续航从605公里变成了553公里。满电会给电池加额外负担。
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注意到,磷酸铁锂电池容忍满电的能力比三元锂电池要强得多。有人说,磷酸铁锂从化学属性看,更稳定,可以偶尔充到100。但三元锂那种活泼点的,一直满电冲压,衰减绝对快。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怎么说呢?车型不同,电池的脾气也不同。比如特斯拉就建议平时充到90%,而蔚来则建议保持85%左右。这个建议,是厂家根据自己电池设计调校的,不是那些经验贴可以随意套用的。
所以,充电的策略不能一刀切。你想,开油车的时候,油灯亮了才去加油,以为常,但用电池一样的逻辑会出问题吗?最好的方法,就是控制在剩余30%-40%的时候补充能量。别等到电量低于20%,那时候电池情况已经开始吃不消。
而且,勤也不是完全没用。经常充到80%-90%左右,从维护角度来说,比每次充到100%更友好。尤其是充满后,千万别再长时间插着枪。那高压状态,反复损伤电池,就像一直不断攥着一根绷紧的橡皮筋。
我感到一些不解:为什么厂家不统一标准?不同车企表现不同,偏偏每家都说自己最好。可能真的每款车的电池调校策略,都经过反复实验,且各有侧重。你会不会觉得,有时候经验太多反倒糊涂?我也曾试过信网上传的满电充电更好,结果电池快两年,就快亏完了。
这中间有个自我更正的地方,刚开始我确实觉得,勤充电没问题,似乎越充越好。后来看了点数据,才发现把它们结合起来,不能一概而论。毕竟,不同的电池类型,对满电的耐受度差异明显,这也是我会更偏向多次少量的原因。
说到这,我还在思考:如果我只有一辆车,你会不会直接受满电或亏电的传统影响?其实不用。只要记住,少量多次的补电策略,能有效减缓电池衰减。你问我,续航缩水严重怎么办?我想知道,除了充电惯,你会不会因为一两个意外而赔掉了电池的寿命?像那个比亚迪汉主,满电充到100%,用了两年,续航明显掉了一半,他怎么不试试避免满电充的办法?
我自己心里其实也有点犹豫。比如说,回家每天都充电,充到80%,可能会对某些电池更友好,但又觉得,这样太麻烦,还是得灵活应对。我觉得,关键在于,理解自己车的性格,而不是盲目跟风。
你平时是怎么充电的?我经常问朋友。有个修理工跟我说,他每天看车主插着充着,有时候忙完,发现充了十几个小时,只是为了多用点电。他叹气:‘狂充的副作用,谁知道?’也有人觉得,充满才安心,其实这个安心背后,是慢慢折损电池的时间炸弹。
(这段先按下不表)不知你有没有试过,突然发现续航明显缩水,然后懊恼为什么不早点改策略。避坑的诀窍很简单:控制在合理的电量区间,才是长久的方法。只操作起来觉得麻烦,只是少部分人能做到自觉。
咱们会不会因此错过一些更科学的办法?或者,现在的电池技术,未来又会不会让这些限制变得一文不值?我其实没细想过,只是在想,留个悬念——你觉得,下一代电池会不会更耐满充?还是说,反正都要换掉,提前磨损也无所谓。
讲这么多,还是想问一句:你会不会开始注意自己的充电惯?还是还在原地打转?我其实挺好奇,无论怎么折腾,都希望,最后能用得更久一点。毕竟,一台电车,跑个五六年,能省下不少钱,也多了一份安心。这样的小细节,是不是才是真正的用车智慧?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