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亚迪大压铸:迟到三年,为何让对手更绝望?

9月初,比亚迪执行副总裁何志奇在社交平台晒出一段视频:一条近三层楼高的巨型生产线正将通红的铝液注入模具,90秒后,一块完整的汽车底盘部件缓缓推出——这便是比亚迪最新落地的9000吨大压铸生产线。

比亚迪大压铸:迟到三年,为何让对手更绝望?-有驾

传统汽车底盘制造需74个冲压件焊接,136道工序耗时48小时;而比亚迪大压铸将74个零件“浓缩”成1个铝铸件,3分钟一次成型,效率提升70%,车身减重150公斤。

更关键的是,这条“钢铁巨兽”完全国产:设备本土采购,模具比亚迪自研,铝锭到成品全自动完成。何志奇感慨:“这在以前不可想象。”

比亚迪大压铸:迟到三年,为何让对手更绝望?-有驾

为何说“迟到”反成杀招?

特斯拉2020年率先应用大压铸,国内新势力紧随其后,比亚迪却蛰伏三年。 并非技术落后,而是追求可靠——比亚迪对技术落地一贯谨慎,此次9000吨压铸机已通过严苛测试,确保良品率与安全性。

比亚迪大压铸:迟到三年,为何让对手更绝望?-有驾

成本“核弹”引爆

生产端:74个零件焊接需大量人工与机械臂,大压铸直接砍掉80%工序,人力、设备成本骤降。

材料端:减重150公斤,同等电池下续航提升5%,能耗降低8%。

研发端:比亚迪年销超400万辆,研发成本均摊后每辆车仅几十元,友商难以复制。

自研供应链的“降维打击”

电池、电机、模具全自研,让比亚迪如“左右口袋倒钱”:上游材料降价,立刻传导至整车;友商却受制于供应商议价,成本控制差距越拉越大。

比亚迪大压铸:迟到三年,为何让对手更绝望?-有驾

友商为何更绝望?

价格战再无退路:比亚迪凭此技术可将同级车成本再降15%,若延续“电比油低”策略,友商利润空间将被碾碎。

技术代差扩大:明年比亚迪将量产5分钟补能400公里的兆瓦闪充,叠加大压铸,形成“成本+体验”双重壁垒。

行业洗牌加速:小米、赛力斯等虽已布局压铸技术,但缺乏比亚迪的规模与垂直整合能力,小厂恐遭淘汰。

比亚迪大压铸:迟到三年,为何让对手更绝望?-有驾

“迟到”的大压铸,恰是比亚迪技术哲学的缩影:不争一时之先,但求一剑封喉。当友商还在为冲压车间的焊点数量较劲时,比亚迪已用一块铝锭重构了游戏规则。正如腾势赵长江所言:“这不仅是工艺升级,更是汽车制造的颠覆。” 而更可怕的或许是——这把“刀”才刚出鞘。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