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数接近的两台国产发动机,为何一个被夸一个被吐槽?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两样东西看起来差不多,用起来却完全是两码事?国产车圈最近就出了这么个怪现象,让不少准备买车的朋友挠破了头。

事情是这样的。奇瑞家的1.6T发动机和长安家的1.5T发动机,你要光看账面数据,基本就是“双胞胎”的节奏。一个能爆发197匹马力,另一个188匹,差了还不到10匹马;扭矩更离谱,一个290牛米,另一个300牛米,几乎没啥区别。按理说,这俩玩意儿开起来应该半斤八两吧?可真到了车主嘴里,画风就完全不一样了。一边是好评如潮,另一边却总有人念叨着“不够劲儿”。

这让人不禁纳闷了,数据都摆在那儿了,怎么差距就这么大呢?

说白了,这里头的门道还真不少。咱们买东西都知道,有些商家喜欢往高了说,恨不得把产品夸上天;有些商家却闷声干大事,东西做得比说的好。汽车厂家也是一个道理。奇瑞的工程师们玩的就是后者这套路,他们标定参数的时候特别保守,留了很大的余量。就好比一个实力能跑进10秒的短跑选手,赛前只说自己能跑11秒,结果一上场直接破了10秒5,这一下就给人惊喜了。

你要问这么干有啥好处?那可太多了。发动机这玩意儿,最怕的就是虚标参数,到时候车主开起来发现动力不够,那可就砸招牌了。奇瑞的三代1.6T发动机就吃准了这一点,平时看着参数不咋地,真拉出来溜溜,嘿,动力表现经常能超出你的预期。这就像你本来以为只是个青铜,结果人家其实是个王者,这感觉能不爽吗?

参数接近的两台国产发动机,为何一个被夸一个被吐槽?-有驾

长安那边就不太一样了。他们的蓝鲸发动机参数标得可漂亮了,满打满算,一点余量都不留。这么做确实看着唬人,宣传起来也有底气。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了,参数都用满了,实际表现自然也就到头了,想要更多惊喜?那是不可能的。

咱们不聊虚的,直接看实战表现。同样是搭载这俩发动机的中型SUV,瑞虎8装的是奇瑞1.6T,CS75 PLUS用的是长安1.5T。跑个百公里加速测试,瑞虎8能在9秒2左右搞定,CS75 PLUS就得10秒5往上走了。你说这一秒多的差距大不大?对于日常开车的人来说,这就是红绿灯起步时能不能抢先一步的区别。

更关键的是油耗。现在油价这么贵,谁不心疼油钱啊?瑞虎8跑一百公里大概喝8升油,CS75 PLUS得8升半左右。别小看这半升,一年跑下来,那也是好几百块钱的差距呢。所以你看,消费者管你参数写得多好看,人家就认实际开起来的感受。

说到技术路线,这俩发动机走的完全是不同的风格。奇瑞搞的是“少而精”那一套,他们用上了iHEC智效燃烧系统,设计了一个形状像鱼肚子的进气道,能让空气流动得更顺畅。还有那个350Bar的高压直喷系统,喷油位置特意放在侧面,这么一来汽油雾化得更细,烧得也更充分。你可以理解为,奇瑞是想用最简洁的方式达到最好的效果。

长安就不一样了,他们信奉的是“多多益善”。什么Smart Phaser智能凸轮调相系统啦,AGILE高效超净燃烧系统啦,十几种顶级技术全都往上招呼。听着确实挺唬人的,技术含量拉满了。可你想想,这么多技术堆在一起,调校起来得多复杂?稍微有点配合不到位,效果就会打折扣。

有个开CS75 PLUS的哥们儿跟我吐槽过:“当初看参数觉得这车肯定猛,买回来开了一段时间,总觉得少了点啥。不是说不好,就是感觉没达到预期。”反倒是另一个开瑞虎8的朋友说:“本来没抱太大期望,结果越开越顺手,动力想要就有,油门响应特别跟脚。”你看,这就是预期管理的差别。

参数接近的两台国产发动机,为何一个被夸一个被吐槽?-有驾

讲真,发动机这东西,可靠性才是王道。你参数再漂亮,三天两头出毛病,谁受得了?奇瑞在这方面是真敢拍胸脯,直接给1.6T发动机上了10年100万公里的质保。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要是发动机质量不行,厂家敢承诺这么长时间?那后期维修成本还不得把他们吃破产了?

长安的蓝鲸NE1.5T也不是吃素的,人家做过200小时的极限测试,这个数据也很漂亮。不过话又说回来,测试是一回事,日常使用又是另一回事。不少车主反映,长安发动机在稳定性上还有进步的空间,偶尔会出现点小毛病。虽然不是啥大问题,但架不住烦人啊。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一个道理:有时候企业造车的思路,其实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奇瑞这些年一直走的是踏实派路线,他们不爱吹嘘,更喜欢把精力放在产品本身上。你看他们的宣传,从来不会把话说得太满,永远都是“实际比纸面强”。这种做法虽然看着不够激进,可胜在靠谱。

长安就不太一样了,他们更注重营销包装,追求的是“参数领先”的效果。这也没啥不对,毕竟现在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不吆喝两嗓子,谁知道你家东西好?可问题就在于,光有面子没有里子,消费者又不是傻子,开一段时间就全明白了。

我认识一个修车师傅,干了二十多年了。他跟我说过一句话:“修车修多了就知道,那些参数标得特别猛的发动机,往往更容易出问题。倒是那些参数保守点的,反而皮实耐用。”这话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确实有点道理。发动机就像人一样,平时不把话说满,关键时刻反而能顶上去,这才是真本事。

再往深了说,这事儿其实挺能反映国产车现在的处境。过去咱们总觉得国产发动机不行,动力不够,技术不成熟。这些年随着技术进步,国产发动机已经有了长足进步,有些指标甚至不输合资品牌。可问题是,怎么让消费者相信你?有些厂家选择用漂亮的参数来证明,有些厂家则用实际表现来说话。

你要问我更认可哪种?我觉得吧,做产品还是得靠硬实力。参数漂亮能吸引人关注,这没错,但最终能留住消费者的,还是那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品质。就像谈恋爱似的,刚开始可以靠外表吸引人,但要长久走下去,还得看人品和相处是否舒服。

参数接近的两台国产发动机,为何一个被夸一个被吐槽?-有驾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告诉大家一个道理:买车可千万别光看参数表。那些数字固然重要,但它们只是参考,不是全部。你得真正去4S店试驾一下,感受一下油门响应怎么样,动力输出够不够线性,换挡是否平顺。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借朋友的车开几天,体验一下日常使用的感觉。

我有个朋友就吃过这个亏。当初买车就盯着参数看,觉得哪个数据大就买哪个。结果提车开了没多久,就后悔了。他跟我说:“早知道当初多试驾几次,听听用过的人怎么说,也不至于买完就后悔。”

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了,每家车企都在拼命秀肌肉。可你想想,真正好的东西,还用得着满世界嚷嚷吗?那些经典车型,哪个不是靠口碑一点点积累起来的?奇瑞和长安这两家发动机的口碑差异,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最后我想说,不管是奇瑞的保守还是长安的激进,都是企业的战略选择,谈不上谁对谁错。关键是作为消费者,咱们得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不被华丽的数字迷惑。车这东西,说到底是工具,好不好用才是硬道理。

你在选车的时候,是更看重参数还是实际体验呢?有没有遇到过“参数党”翻车的情况?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说不定能帮到正在纠结的朋友们。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