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

最近吉利帝豪搞了个大新闻,说是全新换代,外观内饰动力全方位升级,网友高呼“6万块开出60万的感觉”。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讲真,每当看到这种新闻,我都觉得特别魔幻。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这不是在升级产品,这根本就是一种修炼邪典功法之后的走火入魔。或者说,吉利的产品经理,突然有一天被雷劈了,打通了任督二脉,悟了。

他悟到了什么?

他悟到了当下的中国车市,已经不是商业竞争了,这是一场你死我活的黑暗森林生存战。讲道理、讲品牌、讲历史、讲传承,这些都是虚的,都是“伪强者的座右铭”。真正的强者,唯一的法则就是掀桌子。

你跟我谈品牌溢价?我直接把价格打到你妈都不认识。你跟我谈技术沉淀?我直接把配置堆到三体人看了都想重启地球。你跟我谈用户忠诚度?我直接让你的用户连夜绣红旗,高呼还是社会主义好。

所以你看全新帝豪都干了些什么。

车长给你拉到4米8,轴距干到2755mm,这尺寸,已经不是A级车了,这是个压缩毛巾,沾了水直接膨胀成一个准B级车。大众朗逸看了要沉默,日产轩逸看了要流泪。本来大家都在一个饭馆里吃饭,虽然互相抢菜,但好歹都守着规矩。结果吉利不装了,摊牌了,直接冲进后厨,把自己的菜价改成了一折,然后对着大堂喊,谁爱吃谁吃,老子今天就是要饿死所有人。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这还不够。

内饰,给你一块14.6英寸的悬浮大屏,再塞进去一个Flyme Auto。这是什么概念?这就好比你在一个沙县小吃里,老板突然给你端上来一份米其林三星的分子料理,还用的全套爱马仕餐具,然后跟你说,先生,您的蒸饺好了,盛惠八元。你当场就得懵逼,怀疑自己是不是误入了什么异次元空间。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还有那个水晶挡把。

朋友们,水晶挡把!这玩意儿以前是沃尔沃、宝马这种豪华品牌用来彰显自己“不食人间烟火”的逼格道具,现在被吉利按在了一台可能卖七八万块钱的家用车上。我都能想象到那个场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开着新帝豪去接女朋友,女朋友上车一看,哇,水晶挡把,哇,这么大的屏幕。小伙子故作深沉地一笑,淡定,都是基本操作。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这是一种什么精神?这是一种“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普渡众生精神。吉利仿佛在说,我知道你们年轻人没钱,但又想要那么一点点虚无缥缈的仪式感,怎么办?我来满足你。我不仅满足你,我还要加大,加大,再加大。我要让所有这个价位的合资车,看起来都像上个世纪的工业废品。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更颠的还在后面,动力。

直接从1.5L自吸,一步到位干到了1.5T涡轮增压,133千瓦,290牛米,7.9秒破百。

我作为一个开了十几年车的中年人,看到这个数据是有点恍惚的。我记得我当年开的第一台车,破百得十五六秒,一脚油门下去,发动机的嘶吼声比车速先到,感觉整个车都在为你加油。而现在,一台买菜车,拥有了当年小钢炮的性能。这合理吗?这不合理。但这很中国。

这就是掀桌子式竞争的终极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自爆。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在老头乐。同样,定义一个时代家用车标准的,也从来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品牌,而是这些敢于把自己往死里逼的“卷王”。

讲真,写到这里我感觉吉利的产品经理可能是我某个修仙小说的读者,不然这配置单解释不通。这根本不是造车,这是在炼丹。把所有能找到的天材地宝,什么千年屏幕、万年芯片、涡轮内丹、水晶龙根,一股脑全塞进一个凡人躯壳里,然后告诉他,去吧,去把整个修仙界给我搅个天翻地覆。要么成仙,要么成盒。

吉利悟了:在中国车市,讲道理的都死了-有驾

这种玩法,同行看了也得傻。

大众的工程师可能还在为新一代车型是用7英寸屏还是8英寸屏开会吵得不可开交,丰田的会计还在计算把后悬挂从板悬换成独悬会增加多少成本。而吉利,直接把餐厅给爆了。

我之前一直觉得,有些品牌是有玄学光环的,比如奔驰,它最值钱的不是车,是那个三叉星标。买它的人,买的不是交通工具,是一种信仰,一种“我跟你们不一样”的自我催眠。但吉利这种玩法,是在解构这种玄学。

它用一种最粗暴、最不讲理的方式告诉你:所谓的豪华感、科技感,其实没那么贵。六万块,也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当然,机械素质、品牌底蕴这些东西肯定有差距,但对大多数只是想买个车代步,顺便还能在朋友面前稍微“装”一下的普通人来说,这差距重要吗?

不重要。

能过,就是能过。

所以,当别人还在问“6万开出60万的感觉”可能吗?吉利直接给出了一个耍流氓式的答案:是不是60万的感觉我不知道,但我能保证,你邻居那台15万的合资车,在你面前绝对会显得毫无性价比,甚至有点可笑。

这就够了。真的,这就够了。

这他妈还有王法吗?!

最终,所有的技术名词、品牌故事,都会被这种简单粗暴的逻辑击得粉碎。你跟我谈半天空气动力学,我直接给你加个小鸭尾。就问你气不气?你跟我聊百年造车工艺,我直接给你上欧司朗大灯,照射范围两个足球场。就问你怕不怕?

这已经不是造车了,这是一种行为艺术,一场盛大的、对于消费主义的嘲讽。而我们,都是这场荒诞大戏的观众,一边骂着“真卷”,一边又忍不住喊“666,再多来点”。

本新闻严格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倡导积极价值观念。如有内容争议,欢迎监督指正。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