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装了,摊牌了。特斯拉在美国市场整了个大活,推出了丐版中的丐版,乞丐看了都得递根烟的那种Model 3和Model Y。这操作,太阳看了都得一个趔趄,感觉马斯克老师的精神状态,非常值得我们关心。他不是在卖车,他是在进行一场盛大的行为艺术,主题就叫《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过去我们是怎么理解市场竞争的?是你出一张牌,我出一张牌,大家在牌桌上斗智斗勇,讲究个体面。现在马斯克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小孩子才打牌,成年人都是直接掀桌子。最好的防守不是进攻,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让所有人都没饭吃。如果说之前国内新势力打价格战是把蛋糕上多余的奶油刮掉,那特斯拉这波操作,就是连桌子腿都给你劈了当柴烧。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中间态?不存在的。
我们来看看这俩新晋“压缩毛巾”是怎么个事儿。就说那个Model Y Standard,售价三万九千九百九,美元。听着好像还行?但你看看这嫁妆清单,抠抠搜搜的,三体人看了都得连夜重启纪元。玻璃天窗,没了。后排屏幕,没了。座椅通风,没了。后排座椅加热,也没了。氛围灯,双层隔音玻璃,电动方向盘调节,通通给你干掉。真就把用户当傻子耍啊?!这配置放国内,任何一个新势力拿出来,第二天公司的公关总监就得引咎辞职,顺便被愤怒的用户抬着在总部大楼门口绕场三周
最骚的是什么?座椅给你换成了素皮革加织物混搭。看到这个织物座椅,我想起了我大学宿舍那个用了四年的破椅子,夏天坐上去,那感觉,真是透心凉,就是有点扎屁股。特斯拉告诉你,这是环保,是极简。我谢谢你啊,你这么极简,怎么不把轮子也减配成两个呢?那不是更环保?这已经不是简配了,这是对现代汽车工业文明的一次公然挑衅。
但你以为马斯克老师疯了?不,他比谁都清醒。他这是犬儒主义的终极体现,他看透了。他看透了什么?看透了有些品牌,它卖的根本就不是产品,是玄学,是信仰,是一种宗教般的体验。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配置?他跟你聊火星。你跟他聊舒适?他跟你聊自动驾驶的未来。你跟他聊座椅没通风?他跟你聊“第一性原理”。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就像奔驰,最值钱的是那个三叉星徽;就像苹果,最值钱的是那个被咬了一口的LOGO。特斯拉最值钱的,就是那个T字标,以及它背后那个关于星辰大海的PPT。
所以马斯克敢这么干。他把所有能看得见摸得着的舒适性配置,给你剥得干干净净,就像一个毛坯房,但地基打得贼好。HW4硬件平台,给你留着。那个15.4寸的大屏幕,给你留着。为啥?因为这才是“信仰”的载体,是通往“自动驾驶”那个应许之地的任意门。这操作的本质,就是卖给你一张门票,一张通往未来的彩票。车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它给了你一个想象空间。至于这彩票能不能兑奖,什么时候兑奖,那得看马斯克老师的个人修行进度。
我作为一个开惯了国产电车的中年人,看到这个配置单,我的第一反应是“坏了菜了,这什么玩意儿”。但在我冷静下来,喝了口枸杞茶之后,我突然悟了。这才是最恐怖的掀桌子式竞争法则。它攻击的不是你的产品,而是你的定价体系。当一个曾经的“高端品牌”开始用“低端配置”打“中端价格”时,所有夹在中间的品牌心态都要崩了。这就好比一个修仙界的渡劫期大能,突然跑到新手村,对着一群炼气期的小朋友说,来,我让你们一只手,然后掏出了他的本命法宝。就问你怕不怕?
这事儿的荒诞感还在于,自动驾驶的硬件给你了,HW4,算力顶满。但基础的Autosteer自动转向功能,对不起,没了。标配只有一个带交通感知的自适应巡航。这是什么行为?这就是给了你一把绝世神兵“霜之哀伤”,然后告诉你,剑刃没开锋,想开锋?得按月订阅,99美元一个月。典中典。这种把软硬件强行拆开卖的逻辑,就是互联网思维对制造业的降维打击。它让你感觉你买的不是一辆车,是一个大型的、需要持续氪金的网游。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有点激动了。可能是我对特斯拉爱得深沉,也可能是恨得彻底。不,其实就是单纯的乐子人心态。看着这些车企互相“发疯”,互相“自爆”,这种感觉,太魔幻了。
所以,这丐中丐版的特斯拉,最终的结局会是什么?它是在用一种近乎自残的方式,给整个行业进行压力测试。它测试的不是市场的接受度,而是品牌光环的强度,是用户信仰的纯度。这就像《道诡异仙》里的修炼法门,要想成神,必先成魔。特斯拉正在把自己的品牌形象,往一个更诡异,更不可名状的方向去塑造。
那么,这车到底值不值得买?你问我我问谁去。这个问题的答案,从来不在于那张薄薄的配置单上。会买的人,你就算把轮子卸了只卖个壳,他都觉得是行为艺术,是后现代工业美学。不会买的人,你就是把满配车塞到他车库里,他都嫌那玩意儿费电。在信仰面前,性价比就是个屁。而特斯拉,卖的就是信仰本身。能过,就是能过。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