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汽车4S店,展台上的新车令人眼花缭乱;打开手机,各类汽车品牌的新品发布推送接连不断。如今,汽车市场新车更迭的速度快得让人应接不暇,曾经一款车型能“打”数年的时代早已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车企们在研发与上市赛道上的你追我赶,一场关于速度的较量正激烈上演。
传统上,汽车从设计到生产需要5年或更长时间。然而,随着新能源和智能化的发展,整车企业现在通常在2到3年内完成车型迭代,一些新能源车企甚至将研发到上市的时间缩短至18到20个月。这不仅加快了时间,也引发了汽车产业从研发到制造的全面变革。
是什么力量促使汽车行业在研发道路上一路疾驰?新能源与智能化转型首当其冲。电动车的电池技术、智能网联汽车的自动驾驶算法等核心领域,更新换代速度远超传统燃油车技术。传统燃油车技术迭代周期长达5-7年,而在新能源与智能领域,2-3年便是关键的时间节点,稍有延迟,车企就可能被市场淘汰。
同时,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消费者日益多元的需求,也成为车企加速研发的重要推手。如今的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智能化的用车体验,对OTA升级、智能座舱等新功能充满期待,为了争夺市场份额,车企不得不加快步伐,以更快的速度推出新产品、新功能,满足消费者瞬息万变的需求。
然而,在这场速度竞赛中,隐患也随之而来。J.D.Power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汽车市场每100台车的产品问题攀升至190个,同比上升9.3个,与设计有关的产品问题更是达到每100台84个,提升了9.1个。众多车企陷入两难境地:追求研发速度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滑,坚守品质又担心错过市场机遇,如何在速度与品质之间找到平衡点,成为行业亟待解决的难题。
面对这一困局,上汽大众给出了令人瞩目的答案。作为一家拥有40多年历史的合资车企,上汽大众始终将“德系工艺”和“可靠耐久”作为品牌的核心竞争力,在汽车研发制造的每一个环节,都彰显着对品质的极致追求。
上汽大众深知,研发提速并非简单的时间压缩,而是一场对“时间与质量”关系的深度探索。在研发过程中,其精心设置了诸多关键环节和严格的质量控制点,确保每一项技术、每一种材料、每一个工艺都符合高标准。在标准体系方面,上汽大众不仅严格遵循国家标准,还参照大众集团企业标准以及“DIN/ISO/VDA”国际标准,近8000条标准。
上汽大众通过技术创新、流程优化和管理升级,大幅提升了研发效率,缩短了开发周期,同时保持了严格的质量标准。在验证环节,公司投入更多资源进行极寒、酷热和耐久测试,确保汽车性能和可靠性,满足市场要求。
在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品质细节上,上汽大众同样做到精益求精。以防腐工艺为例,在产品开发阶段,就结合消费者实际使用场景,运用先进的仿真模拟技术,精心设计防腐材料和工艺,并对零件和整车进行多轮腐蚀实验验证。通过采用高达85.2%的镀锌钢板和铝硅板比率、RoDip电泳工艺以及独有的空腔注蜡工艺,为整车提供长达12年的长效防腐保障,让车辆在长期使用中依然坚固如新。
从成立40周年迈入合资2.0阶段,到提出“全势能,更出众”的发展理念,再到推出多款重磅车型、与行业头部伙伴开展深度合作,上汽大众不断积蓄技术势能、品质势能和生态势能。在“油电同进”战略的稳步推进下,未来,上汽大众将继续以品质为基石,在汽车行业的浪潮中稳健前行,为行业在速度与品质的平衡发展上树立标杆,引领行业不断探索创新。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