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明明方向盘还没摸热乎,教练就催着你赶紧预约考试?练车场里转了两圈,刚找到点感觉,教练就说“行了,三天后考试,这几天突击练练就行”。不少学员在驾校学车时,都会遇到这种“时间紧任务重”的安排——科目三只给三五天练习,甚至有人考前突击5小时就硬着头皮上考场。
前两天朋友小林跟我吐槽,她在驾校科目三总共就摸了三次方向盘。第一次学加减档,第二次跑考试路线,第三次直接考前模拟。结果考试当天,她紧张得把转向灯打成了雨刮器,车还没开出考场就挂了科。“教练总说‘练多容易手生,考前集中练效果最好’,可我连车都没熟悉,怎么集中?”小林边说边翻出手机里的练车记录,13个小时的学时记录里,真实上车时间连零头都不到。
这种“考前突击”的模式,正在不少驾校悄然流行。昆山有位汤先生就遇到过更夸张的情况——他侄女的教练直接搞起了“人脸打卡签到”,平时根本不让碰车,直到考试系统预约成功,才在考前三天突击训练5个小时。结果不出所料,小姑娘第一次考试就栽在了直线行驶上,车轮压线时安全员都直摇头:“这车开得跟画龙似的,平时真没练过吧?”
为什么教练宁愿被学员抱怨,也要卡着时间不让多练?
有个在驾校干了八年的老教练私下透露:“现在油价涨得厉害,一辆教练车跑一天最少烧100块油钱。要是每个学员都按34个学时的标准练,驾校裤衩都得赔进去。”更现实的考量是考试通过率——突击训练的学员虽然基础不扎实,但刚练完热乎劲儿还在,考试时反而容易记住要点。反倒是那些练了十几天的学员,容易在重复训练中产生懈怠,最后挂科率反而更高。
但这样的“应试速成”真的靠谱吗?去年昆山交通执法部门突击检查时,在一辆教练车上发现了改装过的“刷学时神器”。这辆车装了四个计时仪,方向盘底下还藏着个“跑马器”,车都不用动,系统就会自动刷满34个学时。更离谱的是,有教练直接跟学员摊牌:“你来驾校就是签个到,回家该干嘛干嘛,等考试前三天我给你开小灶。”这种明目张胆的造假,导致当地某驾校一年就培养出近2000名“马路杀手预备役”。
突击训练能过考试,但真能上路吗?
26岁的程序员小张就是个典型例子。他科目三只练了3天就满分通过,结果第一次开车上班就闹了笑话——在高架桥上开着开着突然熄火,后面堵了十几辆车狂按喇叭。原来教练只教了考试用的“二挡起步”,根本没说遇到坡道该怎么处理。“我现在宁愿天天挤地铁,也不敢碰家里的车了。”小张苦笑着说。
不过也有学员在这种高压训练下逆袭成功。95后姑娘阿敏分享她的经历时眉飞色舞:“教练考前三天带我们跑考试路线,每个路口要打几次灯、什么时候看后视镜,他拿着大喇叭站在路边喊,跟军训似的。”靠着死记硬背考试细节,她居然一次就考过了。但问起实际驾驶经验,她不好意思地承认:“拿证半年了,我爸坐副驾驶的时候还是不敢让我单独开。”
当我们遇到“限时练车”该怎么办?
首先得擦亮眼睛选驾校。报名前多打听口碑,看看有没有“先预约后练车”的套路。就像昆山那位较真的汤先生,发现教练造假后直接向交通执法部门举报,虽然最后只罚了教练500块,但至少让更多人知道了这家驾校的猫腻。
其次要学会主动争取。有个学员发现教练总找借口不安排练车,干脆每天带着奶茶去驾校“蹲点”。教练被磨得没脾气,最后单独给他加练了十个小时。“该脸皮厚的时候就得厚,毕竟关系到生命安全。”他现在开车上路时,还保持着教练教的“逢路口必左右看”的习惯。
最重要的是别被“拿证速度”迷惑。某驾校校长说得实在:“三天拿证和三个月拿证的学费能差出两千块,但你在路上撞个护栏,修车钱都不止这个数。”与其追求速成,不如踏踏实实把每个项目练到位。毕竟驾照只是张纸,真正的驾驶技术,得靠车轮子一圈圈碾出来。
下次当你再听到教练说“别练了,考前三天突击就行”时,不妨多问一句:“要是考试车和训练车不一样怎么办?要是考试当天下雨怎么办?要是安全员突然咳嗽吓到我怎么办?”问得教练答不上来的时候,你离真正掌握驾驶技能就不远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