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次新款日产轩逸的官图,我心里有点五味杂陈。刚从工厂走出来的新闻里看到外观年轻运动车身加长4mm这句,我心里那叫一个直跳,感觉除了数字,没有什么革新可以亮出来。你试想,车长4656mm,宽1825mm,高1448mm,轴距保持2712mm,整整加了4mm,能感受到什么?我猜不到,一切都在细节里,除非你仔细比照才能发现。
我身边朋友问我:你觉得这个车怎么了?丑,不就丑么?我也没细想过这个问题,但确实感觉这改动,给我一种拼接感。我随手翻了下笔记,看到一张现场图,车尾的尾灯线条,横贯式拉宽了尾部的厚重感。然后突然想到:这车到底是要偏运动,还是留给年轻人,还是说,纯粹是为了看上去年轻点?
我估算,新车的引擎用的还是那个HR16的1.6L发动机,最大功率99kW(体感数据大约在136匹左右),维持在这个区间。配合CVT变速箱,平顺没毛病,但动力,真心不是特别出彩。要不要考虑换成2.0的自吸?我心里盘算着——如果钱多点,可能会是个更好的选择。像我自己,换个两秒破百的车,也心安些。
之前有人说,这车怎么像标致的脸,又像现代的屁股。我一开始觉得极端了点,但细看仔细比对,的确,新款前脸的灯组轮廓有点标致风,格栅也借鉴了一些,但那兜风打不出太大灵魂。屁股嘛,黑色尾灯带和鸭尾扰流,就是一抹运动味道,但整体线条走得挺套路。在朋友圈问了个这丑不丑,有人回答:这车就像厨房的锅碗瓢盆拼凑起来的。我不多说,但心里也有点怀疑,它到底是要怎么年轻化?
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它的设计,到底是不是咱们心里那种想年轻、愿意买账、划算捏出来的?我感觉,设计师可能在那边琢磨年轻人喜欢的元素,但实际效果……一车看过去,除了年轻感,少了点真心打动人的细节。
换个角度想,供应链也有点卖萌——用了差不多成熟的前脸设计,保留了国产化里惯用的微调,避免风险。于是,把它和上一代一比,长了4mm,轴距没变,但视觉变化还算明显。你觉会不会有人说:细节差异太微妙,买不买的更在心思?
我还觉得,日系车惯保留一点硬朗的基调,不会打算彻底走运动风——毕竟,成本在那儿,研发压力又大,品质稳定就好。这个车,能在对手里跑得过关,关键还是看实际体验。
说到试驾的话题,我一直觉得:买车不光看数据。油耗——据说百公里油耗在体感里大概能到6.5升左右(估算/体感),这个价位的车,算还凑合。除了动力,质感、悬挂、隔音……实际上在城市跑,还真不太需要飙车,但你问我,我会不会更喜欢2.0自吸的版本?那肯定。
然后,我刚才翻了下笔记,比如修理工说:这个HR16的发动机,用起来还算可靠,但油耗偏高。我当时就想,嘿,难怪有人建议换个发动机。但现实总是——换发动机不太现实,更何况那还能省点钱唉。
问你个问题:这车未来一季度上市后,能不能真正让年轻人觉得挺酷?我觉得,这还得看啥——如果它能在底盘上做点调教——把悬挂调得更紧实点——或许就更有运动感。但这,又得看成本能不能装得起。
(这段先按下不表)
我还打算去试驾现场问问销售:你们觉得,这车卖得掉么?他们的答案,永远一样:年轻化,外观更加运动,价格亲民。但真正买的人会真在意这个细节?我心里偷偷怀疑:再丑也有人买,关键他到底是真喜欢运动,还是觉得这钱花得划算。
每次看到新车,心里都会冒出几个疑问——它是不是真心打动人,换句话说,这次的设计亮点到底在不在?反正我自己,有点看不出深意。就像,明明想要一台年轻运动,结果开出去,感觉还在模仿。
这让我想到,设计和供应链上,也许都是投料好过投心。你看,造型方面,连我都觉得有点拿不准,是不是因为设计师自己也在找感觉?还是得把素质拉回来——车开的实际感受,才是硬核。
我在想:这个运动气息,到底是装出来的;还是自然而然的?车子肤浅点,开起来的感觉比外表更重要。你会不会觉得,有时候,看着一台车,光是细那几条线、拼那个格栅,就像看互联网时代的拼图游戏——拆了不一定看得懂。
(这时突然发现,自己写的,似乎变得有点碎片化了,但反正,问问你:你觉得,未来这个级别的车,最该在哪儿下功夫?)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