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万的宝马X1,不过是4G末年的一台顶配诺基亚

最近车圈这个状态,讲真,不是地震,是地壳运动,板块直接漂移了。一觉醒来,你会发现牛顿和凯恩斯手拉手从棺材里坐起来,大喊一声“坏了菜了,我们那套不管用了”。开局就是王炸,宝马X1,落地不到15万。这个价格,你放在三年前,4S店的销售能直接把你当成来要饭的给轰出去。现在呢?现在销售看你的眼神,比流浪狗看红烧肉都亲切,就差给你磕一个了。

这不是价格战,这是BBA不装了,摊牌了,它们在用实际行动告诉你,什么叫“品牌溢价”,什么叫“德味儿”,在绝对的生存危机面前,都是可以拿去垫桌脚的废纸。这已经不是什么存量竞争了,这是标准的黑暗森林打击。友商不是朋友,是坐标,暴露了就得死。以前大家还讲究个体面,降价也是扭扭捏捏,挤牙膏一样,今天送你个脚垫,明天给你加一箱油。现在呢?现在是直接把餐厅给爆了,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好好吃饭。如果说之前比亚迪是把餐桌上的蛋糕端走了,那现在BBA这帮哥们,就是连桌子上的蜡烛都没放过,吹灭了直接揣兜里。

15万的宝马X1,不过是4G末年的一台顶配诺基亚-有驾

为什么会这样?很多人分析得头头是道,什么新能源占比攀升,什么消费习惯改变,什么智能化浪潮。是,是,是,都对,但这些都是表象。核心是什么?核心是信仰崩塌了。过去,奔驰那个三叉星辉,就是现代社会的十字架,挂在车头,比你讲一万句“我是个体面人”都有用。它最值钱的不是那几吨钢和铝,是这个标本身。买奔驰的人,很多时候不是在买一辆车,是在购买一个“成功人士”的皮肤。

但我作为一个被社会毒打过的中年人,我必须告诉你,当这个皮肤开始打一折促销的时候,它就不再是皮肤了,它成了一个笑话。原来你花一百万买到的身份认同,现在隔壁老王十五万就搞定了,甚至他还多了个氛围灯。这简直就是对老车主赤裸裸的背刺!这种感觉,就像你苦练二十年的独孤九剑,结果发现人家直接掏出了冒蓝火的加特林,就问你怕不怕?你那点剑气,够给人家刮痧吗?

15万的宝马X1,不过是4G末年的一台顶配诺基亚-有驾

更魔幻的是什么?是所谓的“技术护城河”在一夜之间变成了马里亚纳海沟,自己掉下去了。以前油车党最爱说的就是发动机的轰鸣、变速箱的平顺、底盘的质感。这些东西现在还有人在乎吗?有,但不多了。新一代的消费者,是在手机屏幕和App里长大的,他们对世界的理解是“点击-反馈”。你跟他讲什么缸内直喷、涡轮增压,他的表情就像你在跟他解释什么是“道诡异仙”,他听不懂,也不想懂。他只关心,这车里能不能唱K,屏幕够不够大,自动泊车能不能在我那停着一堆老头乐的死亡车位里自己进去。

说到自动驾驶,我就想笑。现在所有车企都在吹自己的自动驾驶多牛逼,激光雷达多少个,算力多少Tops。我跟你说,自动驾驶的终极考验,根本不在于什么高速公路或者封闭园区,真正的炼狱,是菜市场门口。你那套AI算法,能预判一个骑着三轮蹦子,载着一车白菜,走位如同鬼魅的大爷吗?你不能。只要大爷躺得快,责任直接就定给对方了。所以决定自动驾驶未来的,不是马斯克,是这些横冲直撞的老头乐,它们才是定义规则的“三体人”,你看不懂,但你必须敬畏。

所以你看,整个逻辑都变了。燃油车从一个工业品,正在加速退化成一个大玩具,一个属于特定爱好者的“手办”。就像现在还有人玩胶片相机一样,不是因为它比数码相机好,而是因为它代表着一种情怀和一种“我不跟你们玩”的姿态。捷豹、英菲尼迪这些品牌,现在价格崩得连亲妈都不认识了,几乎等于半卖半送。这说明什么?说明当一个东西失去了实用价值这个基本盘,它的玄学价值就会被无限放大,然后被市场无情地戳穿。它们现在卖的不是车,是库存,是积压在仓库里的一块块“压缩毛巾”,遇水就膨胀,再不处理就要把仓库给撑爆了。

现在消费者是什么心态?是典型的“等等党永不为奴”。今天宝马降5万,明天奔驰可能就降8万,后天奥迪直接买一送一。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只要再等一天,就能等到一个更大的便宜。这哪是买车,这是炒股,而且是那种随时可能熔断的。写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自己有点像个战地记者,记录的不是战争,而是一场大型商业行为艺术的崩塌现场,还挺带感的。

15万的宝马X1,不过是4G末年的一台顶配诺基亚-有驾

当然,也有人说,那现在是不是抄底燃油车最好的时机?毕竟一辆十五万的宝马,它开出去,认识的人还是会说“卧槽,宝马”,不认识的人看那个蓝天白云标也觉得挺高级。但问题在于,你买的究竟是什么?如果你买的是那个标,那恭喜你,你用最少的钱,办了以前需要花大钱才能办的事,性价比拉满了。但是,我又要说但是了,你买的也是一个注定要被时代淘汰的古董。未来的维修成本、配件供应、保值率,都是一个个深不见底的坑。这就像你在4G时代末期,花大钱买了一部顶配的诺基亚塞班系统手机,它确实能砸核桃,质量杠杠的,但它就是装不了微信。这种绝望,你懂吗?

15万的宝马X1,不过是4G末年的一台顶配诺基亚-有驾

说起绝望,就好像我给我爸妈解释什么是NFT一样,那种无力感,和现在4S店经理的眼神一模一样。

所以最后的结论是什么?结论就是,没有结论。这个市场已经疯了,颠了,彻底进入了混沌纪元。所有的分析和预测,在“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的掀桌子式竞争面前,都显得极其苍白。要么成仙,要么成盒。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你真的需要一辆车代步,那就抛弃所有对品牌的幻想,回归到最本质的需求:它能不能安全地把你从A点送到B点。至于它挂的是宝马标还是比亚迪标,重要吗?在堵车的洪流里,众生平等。

最终,这场战争会怎么收场?我猜,它不会有什么体面的收场。它会以一种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极其荒诞的方式结束。可能最后胜出的,既不是特斯拉,也不是比亚迪,而是某个我们今天都没听说过的,从某个角落里冒出来的“雷电法王”,它用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商业模式,一把子完成了市场的统一。你觉得这很扯淡?看看今天十五万的宝马吧,现实,永远比小说更魔幻。

本文以弘扬社会正能量为宗旨,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通过官方渠道反馈,我们将及时回应。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