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CEO谈中国车市:比亚迪是可敬对手,竞争倒逼技术升级

最近,大众汽车集团的全球首席执行官奥博穆在一次采访中的言论,在中国社会引起了不小的讨论。

当被直接问到比亚迪是否是大众在中国最大的竞争对手时,他的回答出乎很多人的意料。

他没有直接肯定或否定,而是以一种更宏大的视角说,比亚迪和大众都是整个汽车产业链中重要的一份子,有这样的对手存在,是一件好事。

大众CEO谈中国车市:比亚迪是可敬对手,竞争倒逼技术升级-有驾

他甚至坦言,比亚迪的强大就像一面镜子和一股强风,迫使大众必须做得更好。

这番话从曾经长期稳坐中国市场头把交椅的汽车巨头口中说出,背后传递的信息量非常大,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这究竟是商业场上的客套话,还是发自内心的感慨?

这番表态的背后,又折射出中国汽车市场乃至全球汽车产业正在发生怎样深刻的变化?

要理解奥博穆这番话的真正含义,我们必须先看清一个基本事实:中国的汽车市场已经不是过去的那个市场了。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众汽车在中国几乎是神话一般的存在。

从最早的桑塔纳、捷达开始,大众品牌就与皮实、耐用、德国品质这些词汇紧密地捆绑在一起,成为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家庭购车的首选。

可以说,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享受了近四十年的冠军待遇,它不仅卖出了海量的汽车,更在某种程度上定义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好车”的最初标准。

然而,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这个全新的赛道上,游戏规则被彻底改写了。

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本土品牌,凭借在电池技术、电控系统以及智能化方面的长期积累和快速迭代,异军突起。

最直观的证据就是市场销售数据。

根据公开的统计,在2023年,比亚迪在中国市场的乘用车销量历史性地超越了大众品牌,登上了年度销冠的宝座。

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变化,它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意味着在中国这片全球竞争最激烈的汽车市场上,中国品牌已经具备了与世界级巨头正面抗衡并取得胜利的实力。

所以,奥博穆的表态,首先是建立在对这一市场现实的清醒认知之上。

当你的对手已经用实实在在的销量把你从冠军宝座上拉下来时,任何轻视和傲慢都是不明智的,正视对手、尊重对手,才是强者应有的姿态。

大众CEO谈中国车市:比亚迪是可敬对手,竞争倒逼技术升级-有驾

那么,奥博穆口中“可敬的对手”比亚迪,到底可敬在什么地方?

这并不仅仅是因为销量。

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比亚迪所展现出的,一种让传统汽车巨头都感到压力的全新能力。

首先就是其强大的全产业链垂直整合能力。

这是一个听起来有些专业的词,但用大白话讲,就是造车需要的东西,比亚迪尽可能都自己生产。

小到一颗螺丝,大到最核心的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系统,甚至是车规级的半导体芯片,比亚迪都建立起了自己的一套体系。

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一方面,它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成本,这也是为什么比亚迪的汽车在配置非常高的情况下,依然能保持很有竞争力的价格。

另一方面,它能保证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和快速迭代,供应链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

当许多车企还在为全球性的芯片短缺问题而头疼时,比亚迪的生产受到的影响就小得多。

这种“自给自足”的模式,与大众这种依赖全球化供应链体系的传统巨头形成了鲜明对比,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韧性和效率。

其次,比亚迪以及其他优秀的中国品牌,对中国消费者的需求有着更深刻、更敏锐的洞察。

现在的中国消费者买车,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把它当作一个从A点到B点的交通工具。

人们越来越看重汽车的智能化体验,把它看作是一个“移动的智能空间”。

车里的大屏幕够不够大、够不够清晰,车机系统反应快不快、好不好用,语音助手聪不聪明、能不能听懂方言,这些都成了影响购买决策的重要因素。

大众CEO谈中国车市:比亚迪是可敬对手,竞争倒逼技术升级-有驾

在这方面,中国品牌可以说是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

反观大众,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其车机系统的卡顿、功能单一和逻辑混乱,一直是被车主们广泛诟病的问题。

奥博穆说比亚迪是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清晰地照出了大众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所面临的短板和挑战。

这种挑战,是大众过去在机械制造时代从未遇到过的。

因此,奥博穆将竞争压力比作“珍贵的燃料”,并引用自己作为运动员的经历,说“优秀的对手会逼出更卓越的你”,这番话展现出了一位成熟企业家的格局和智慧。

他没有将比亚迪的崛起视为一种威胁,而是看作一次促进自我革新和进化的契机。

这不仅仅是一种姿态,大众集团也正在用实际行动来印证这一点。

近年来,我们看到大众开始放下身段,积极地寻求与中国本土科技企业的合作。

比如,大众斥巨资入股中国造车新势力小鹏汽车,双方将共同开发面向中国市场的电动车型;再比如,大众旗下的软件公司CARIAD与中国的智能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共同研发自动驾驶技术。

这些举动都表明,大众已经深刻认识到,想要在中国这个日新月异的市场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抛弃过去的优越感,以一种更开放、更谦虚的态度,深度融入中国的创新生态链,“在中国,为中国”已经从一句口号,变成了必须执行的战略。

这场由中国品牌引领的市场变革,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汽车行业本身。

它像一条被投入平静池塘的“鲶鱼”,搅动了全球汽车产业的格局,迫使所有参与者,无论是百年巨头还是后起之秀,都必须加速奔跑,不敢有丝毫懈怠。

而这种高水平的良性竞争,最终的受益者,永远是我们广大的消费者。

因为企业的激烈竞争,会直接转化为产品技术的快速进步、服务体验的不断提升和产品价格的持续优化。

我们能够用更合理的价钱,买到更安全、更智能、更环保的汽车。

从这个角度看,大众CEO对中国对手的敬意,实际上也是对中国市场活力和中国消费者选择权的尊重。

这场双向奔赴的良性竞速,正在驱动整个汽车产业,驶向一个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未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