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汽车“卖身”疑云:丰田章男为何沉默?

2025年5月11日,一张模糊的社交平台截图掀起巨浪——“丰田收购哪吒汽车,即将复产”。短短几小时内,这条未经证实的消息席卷车圈,但当事人双方却异常沉默。丰田章男未置一词,哪吒创始人方运舟在鞠躬道歉后再次消失于舆论场。这场突如其来的“跨国联姻”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故事?

一、哪吒的至暗时刻:从“黑马”到“病马”

三年前,哪吒汽车以年销15万辆的成绩登顶造车新势力销冠,被称作“平民电动车之光”。而如今,这家企业正经历着比《封神榜》更跌宕的剧情:

- 财务黑洞:母公司合众新能源三年累计亏损183亿元,现金储备仅剩28亿,却背负着43亿短期债务和超33亿股权冻结资产。供应商讨债名单越拉越长,仅2025年新增司法案件就达159起,平均每天都有新官司。

销量断崖:2025年1月销量跌至237辆,不及高峰期的1.5%。经销商集体维权视频中,有人举着“还我血汗钱”的牌子瘫坐工厂门口,直营店关停潮让40万车主陷入“修车无门”的困境。

技术崩盘:5月初的App断网事件暴露致命伤——车主因远程操控失灵被困车内,官网瘫痪三天被戏称“放假欠费停机”。更讽刺的是,当技术团队手忙脚乱修复系统时,研发部门早已遣散殆尽。

哪吒汽车“卖身”疑云:丰田章男为何沉默?-有驾

二、丰田的电动化焦虑:买张“船票”还是自建方舟?

面对中国新能源车市月销2万的“入场券”,丰田的处境略显尴尬。尽管2025年推出10.48万元起的铂智3X试图反击,但销量榜前20名中仍难觅其踪。此时传出收购传闻,或许暴露了这家日系巨头的三重焦虑:

1. 渠道饥渴:哪吒曾铺设300余家经销商网络,虽多数已停摆,但“本土化经验”这张旧船票,或许能帮丰田登上中国新能源的客船。

2. 时间赛跑:从自研bZ系列到与比亚迪合作,丰田的电动化转型始终慢半拍。直接收购现成产能,可能比自建工厂更快赶上“蔚小理”。

3. 政策博弈: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即将调整,外资车企或需通过本土化生产规避贸易壁垒。奄奄一息的哪吒,或许能成为“政策跳板”。

哪吒汽车“卖身”疑云:丰田章男为何沉默?-有驾

三、迷雾中的交易:谁在导演这场大戏?

耐人寻味的是,在传闻发酵的48小时里,双方始终保持着诡异的沉默。这种默契,反而让三种猜测甚嚣尘上:

哪吒的“求救信号”:有业内人士透露,方运舟团队正疯狂寻找“白衣骑士”。此时释放收购传闻,既能稳定债主情绪,又能抬升谈判筹码——毕竟30亿救命钱至今未到账。

丰田的“压力测试”:或许这只是丰田章男投石问路的把戏。就像当年特斯拉开放专利却暗地观察市场反应,沉默本身就是一种战略试探。

资本的“烟雾弹”:更有匿名爆料称,某资本方为促成债转股,刻意制造收购传闻。毕竟那些冻结的股权,急需新故事来解套。

哪吒汽车“卖身”疑云:丰田章男为何沉默?-有驾

四、沉默背后的生死局

当我们在讨论“丰田会不会买”时,更该思考的是:哪吒还剩下什么值得收购?

其引以为豪的东南亚布局,正被比亚迪、长城挤压;

所谓的“智能化积累”,在App频繁崩溃中沦为笑谈;

连创始人方运舟都被曝“转移股权投资资金”,这家公司的核心资产,或许只剩那张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而对于丰田来说,真正的考验在于:是用180亿填哪吒的窟窿?还是用这些钱自建新品牌?当混动技术遭遇瓶颈、氢能源车难以普及时,章男社长手中的筹码,并不比焦头烂额的方运舟多多少。

哪吒汽车“卖身”疑云:丰田章男为何沉默?-有驾

五、黎明前的黑暗:车主的无奈与期待

在各大哪吒车主群里,流传着这样一句自嘲:“以前担心车企倒闭,现在害怕车企被收购——谁知道新东家认不认老账?”那些因断网被困雨中的车主,那些为讨债睡工厂地板的供应商,正在用最朴素的方式书写中国新能源史的B面。

或许正如某位投资人所说:“这场收购传闻最大的价值,是让所有人看清——当潮水退去时,裸泳者想要体面退场有多难。”至于丰田章男的沉默,可能正是最犀利的回答:在电动车牌桌上,没有人会为确定的输家下注。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