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听说奔驰又召回车了,而且涉及到什么转向联轴器松动啊、高压动力电池螺丝没拧紧,我就有点懵。这奔驰不是豪华品牌吗?一个车咋就成这样了,说到底,卖几十万、上百万的车,最重要的不是得安全、稳妥吗?结果这车一会儿方向盘要掉了,一会儿动力系统失灵了。你说买辆小面包,还有个风雨无阻的心。买个奔驰,合着跟抽盲盒似的,踩一脚油门是惊喜,拧两下方向又一个惊吓——这到底是奔驰的豪华,还是让用户心跳加速的豪华体验?
咱不禁想问,奔驰这质量怎么了?都说“百年奔驰,品质如金”。可这金,拧螺丝的时候咋都成泡沫了?你是说组装漏洞,只能说是“偷懒”儿。你说工程失误,那流程管控是不是出大问题?咱们中国人做饭都知道腌肉放点盐要拌匀,奔驰装车都能把定心螺丝忘了拧紧,这让人怎能信服?
说起来,这事不只奔驰一家会出问题。什么大众、宝马、丰田,哪个没召回过?问题的根儿在哪?这种“螺丝没拧紧”“装配出纰漏”,大多都是流水线环节出岔。其实汽车工业早就过了靠一锤定音、匠人打磨的年代了,现在都是生产线、自动化,机器人咔咔转一遍。可越自动化、越规模化,流程就更依赖标注、规范。如果流程没盯紧、质检没到位,任何“细节”都可能变隐患。你说奔驰是中国生产的,所以滑了?不见得。老外工厂也可能栽同样的跟头。最致命的,其实是——制造流程的自信变成了自大。
召回制度算什么?通俗点说,这就是汽车厂家的“事后诸葛亮”。出现隐患,赶紧查,召回。看着是负责任,但也挺被动。比如这回奔驰召回,还挺及时,批量不算大。但其实召回能不能画个句号,用户心里有数吗?网上经常有朋友“中招”了,修了半天,有的给换件,有的就紧紧螺丝,过段时间同样的问题又冒出来。这说明啥?根上还是品控,根上还是监管。等问题都推到明面上才亡羊补牢,这不就变成客户的“试错”了吗?
大家经常说,买豪车是不是买个“放心”?买的是服务、品牌,是工程师的责任心。可现在“螺丝没拧紧”成了常态,奔驰也学会了“对事不对人”,把责任归到“个别环节”“偶发事故”上头,解释得云里雾里。一个螺丝,能不能拧紧,是不是可以再多装一个传感器,一个流程监控?完全可以。这种事情发生一次,全靠侥幸,发生第二次还说是侥幸,就得揣摩是不是风险意识都变成“瞎撞大运”了。
再想想,如果不是有《缺陷汽车产品召回条例》这样的法规,厂家还会不会主动点?咱可能都得蒙在鼓里,到哪天上演“高速追尾”“车毁人亡”,新闻一报道,才知道“原来我也中招了”。这一层安全保障,不是厂家企业良心爆发,而是法规、监管的底线在兜底。奔驰不是自己想召回,而是“不得不”召回。
你说只有316辆涉及么?那是明面上。现实里,国产奔驰销量一年就是几十万,问题往往是“有多少没暴露”。大问题能查出来,小问题就看你是否走运。厂家怕啥?怕大数据“扎堆”,怕媒体曝光。可中国那么大,投诉一个螺丝没拧紧,没人出人命的时候,大部份维权其实都被消化掉了。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这就让人不得不怀疑,汽车企业眼里,普通消费者的命,究竟算几斤几两?
很多人说,买奔驰、宝马、奥迪,这类高档品牌,图的是一种“靠谱”。而这一两年下来,有个趋势其实大家都能嗅得出来:高端品牌在中国越来越多地本土制造,本土配件、本土工人,工厂连锁打价格战,流水线加班捣鼓。谁还敢保证,奔驰的质量不是靠死守的那点工艺、剩下拼的是时间和成本?其实吃瓜的最大乐趣就在此——企业表面承诺“安全至上”,背地里也许是“利润第一”。上头每天KPI、管理层天天问利润,谁还管你一个小角色工人的操作规范?你以为汽车工业是诗和远方,其实真人真事还是生产车间和流水线。
常有人问,“中国制造”到底和“德国工艺”有多大差别?这个话题,网上分成两拨人。有人说,我们制造水平崛起了,已经赶上德国人;也有人说,品牌只是个标,根上还得看管理和工艺传承。奔驰出这档子事,无非证明一件事儿——只要是“快节奏”“大批量”“成本竞争”,哪有品牌能始终如一?品牌只是遮羞布,质量考验的,还是企业真实自信下的严肃管理。
汽车本来是讲规矩的行业,出厂要检验,流程要溯源。一道工序螺丝没紧,下道工序就是炸弹,最后爆在客户手里。最要命的是,这些小失误串起来,就是事故,就是命。你看新闻里那些车祸视频,不少都牵扯到什么“驾驶失控”“动力中断”,背后可能都是装配一个小纰漏。消费者难以想象的细节,工程师、老板、监管其实都能一清二楚。可是他们觉得,小概率事件何必大惊小怪?这逻辑真要出个大问题,屁股拍不干净,钱挣完了锅甩给“流程疏忽”。
换句话说,这次奔驰召回只是冰山一角。品牌大了,就有“揩油”、有侥幸。只要不出事,流程依然是流程。只要监管没死盯,对用户负责就成“说说而已”。“品牌信用”是条大旗,能扛多久,全凭良心。
那作为消费者,我们除了吐槽还能咋办?买车的时候查口碑,多看多问,对新型号别做小白鼠。到手了多检查,别光信广告、信销售。经常跟4S店打交道,有风吹草动赶紧反映。说难听的,现在的车不是你多花几十万就能买到安全。一辆车究竟安全不安全,终极责任根本不在我们“花钱的”,而在厂家的可靠心态和真正的承诺。
最后留个问题:奔驰召回是“负责任”,还是“不得已”?你更愿相信哪一个?别说中国,放到全世界都一样。市场永远不会自发变好,事情总要出锅,才能逼着他们收拾灶台。这才是最让人感慨的地方。用户的信任,是最贵的螺丝。你要是每次都指望盛名和广告撑着,一旦失手,早晚有一天“奔驰”成了“绷持”——什么都绷不住了。
买车,就是买底气,买安全。高端品牌要的不是花里胡哨的仪表和大屏,而是每一颗螺丝都稳稳拧紧。别把小问题变成大事故。别让消费变成试错实验。这才是对每一个信任你的人的基本尊重吧。
本平台致力于传播有益于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信息,若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及时告知,我们将认真核实并改进。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