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中国困局:销量下滑、电动化转型受挫后,再遇大规模召回

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下称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下称东风本田)发布了一批召回。据悉,此次召回行动涉及广汽本田与东风本田旗下多款热门车型,总量超过38万辆,规模庞大,影响范围广泛。

本田中国困局:销量下滑、电动化转型受挫后,再遇大规模召回-有驾

2025年进程已然过半,但本田在华的发展却屡遭挫折,先是销量的持续下滑,再是电动化转型受阻,尤其是被寄予厚望的“烨”电动化品牌出师未捷,而此次的召回对身处困境的品牌而言雪上加霜。

销量雪崩与信任危机

2025年,本田在中国的两家合资公司——广汽本田和东风本田同时陷入了销量持续下滑的恶性循环。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广汽本田前5个月累计销量为12.5万辆,同比下滑28.2%;东风本田累计销量为9.77万辆,同比下滑42.3%。值得注意的是,截至5月份,东风本田已经连续四个月销量同比下滑,其中1月份更是腰斩下滑幅度高达69.3%。

细究之下,本田在华销量下滑的主要因素则源于其燃油车支柱的崩塌。长期以来,CR-V、雅阁、思域等燃油车一直都是本田在华销售的主力。但在2025年,这些昔日的“支柱”市场表现不佳。

数据显示,广汽本田旗下雅阁5月份销量仅为7542辆,环比下滑31.63%,同比更是暴跌40.76%;东风本田旗下的思域在5月份销量环比和同比都略有增加,但也只有5242辆,不及其巅峰销量的五分之一;广汽本田的另一主力CR-V在5月份虽然销量过万达到了11800辆,但同比仍旧下滑19.46%。

本田常务执行役员兼亚洲・大洋洲地区本部长五十岚雅行对此坦言:“(中国)燃油车市场处于缩小状态,我们的处境是苦战。”

本田中国困局:销量下滑、电动化转型受挫后,再遇大规模召回-有驾

值此之际,本田中国的召回无疑是一记重锤。

在本次的召回中,召回原因指向了高压燃油泵内部零件的制造缺陷。由于应力集中,这些零件可能产生裂纹,极端情况下会导致燃油泄漏,不仅给车辆行驶安全带来隐患,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排放危害。

这引发了消费者对日系车品控的质疑,进一步动摇了消费者对这个昔日以“品质可靠”著称的日系品牌的信任基础。这对销量正处于下滑态势的本田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

电动化转型受挫

事实上,本田是较早一批宣布电动化转型的企业。它早1997年就发布了第一款纯电车型,但彼时的先发优势并未得到延续。在国内自主品牌的高歌猛进之下,本田的电动化转型关键词依然是“失败”。

早在2021年,本田就果断宣布:到“2040年全面停售燃油车”。同时设定了2030年电动车销量占比达到40%的目标,以此表达转型的决心。彼时,这个决定不可谓不激进。

为此,本田持续在纯电动车上持续投入,并将主战场放在了新能源规模最大的中国市场。最早推出的5款纯电车中,更是将东风本田e:NS1和广汽本田e:NP1的全球首发地放在了中国,试图和当时势头正旺的新势力争夺国内市场。

为了进一步完善其在国内的电动化战略,本田在新能源产业链先进且完善的中国建立了全球首个新能源工厂,并不断进行技术创新,试图通过高品质和智能化来提高产品竞争力。

但理想和现实之间终有差距,几年的大量资金投入,并没有换回本田想要的“答案”。

2021年,本田推出e:N品牌,但直到现在,e:N品牌也没有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代表作”;随后又推出了主打车型的混动版本,但在市场上也没有,泛起波浪。这一系列动作导致本田2025财年(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仅售出6.6万辆纯电车,占汽车总销量1.8%。

2024年,本田又针对中国消费者推出的烨品牌,结果不但没打造出一个爆款,还在市场严重遇冷。作为本田年内发布的两款核心车型,归属于烨品牌的东风本田S7和广汽本田P7被视为本田打开新能源市场的战略车型。

然而市场反馈却十分“绝情”:P7上市首月销量仅为437辆,S7更是从3月份的373辆暴跌至5月份的52辆,三个月累计销量不足500辆,销量不足竞品车型月销量的10分之一。

本田中国困局:销量下滑、电动化转型受挫后,再遇大规模召回-有驾

或许是销量的节节败退,也或许是被视为关键之战的P7、S7销量双双折戟。上个月,本田发布2025年全球事业规划,对2030年的发展目标和执行战略进行了重新修订,决定降低纯电动领域的投入和规模预期,加强在混动和智能化领域的布局。

在新战略下,本田将推迟2年在加拿大建立全方位价值链的计划,并调整建立新一代纯电动车专用工厂的时间。至此,去年宣布将在电动化领域投入的10万亿日元被缩减到7万亿日元。

本田中国困局:销量下滑、电动化转型受挫后,再遇大规模召回-有驾

与此同时,本田也意识到到了本土合作的重要性。

认识到自身在智能电动领域短板后,本田在2025年明显加快了与中国科技企业合作的步伐。2025年上海车展期间,本田宣布与中国本土企业Momenta、深度求索(DeepSeek)、宁德时代达成深度战略合作,覆盖智能驾驶、AI交互与电池技术等领域;与Momenta合作开发的L3级辅助驾驶系统,整合高速、城区及泊车场景决策模型;与深度求索合作的AI大模型技术将提升车载语音系统的交互能力;而与宁德时代共同开发的CTB电池一体化技术,则有望大幅提升纯电动车型的性能表现。

这些合作表明,本田正试图通过“借船出海”的方式,快速弥补在智能化、电动化核心技术上的不足。

但是试错是需要“成本”的,根据目前国内新能源市场发展来看,纯电依然是绝对占比的存在,混动车型的增速则是在放缓。根据最新销量数据显示,5月份国内纯电批发销量达到75.4万辆,同比增长37.7%,环比增长,4.4%。相比之下,插混销量仅为34.1万辆,同比增长20.1%,占比仅为新能源销量的27.7%。

插混的前途尚未清晰,本田的押注能否扭转颓势更是未知,但在中国已经节节败退的本田显然已经没有更多的试错空间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