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回马自达搞出的Vision-X Coupe,简直就是对传统豪华轿跑的一次“正面硬刚”。
才在日本移动出行展上露脸,就引爆了圈子里的讨论。
我们得承认,这车在设计语言上,继承了家族的“精气神”,但体量感完全升级了。
它到底是什么范儿?
我看到那前脸的刹那,脑海里就蹦出一个词:未来感的“拟人化”。
封闭式的进气口,两侧的灯带像两道锐利的“牙痕”,可它们偏偏没有和主灯组融为一体,玩的是分体艺术。
中间的马自达Logo被孤立出来,整个面部表情,你说它在微笑,又带着一丝狩猎前的冷峻。
这不像是在设计一辆车,更像是在塑造一张有故事的脸。
咱们聊尺寸,这才是重点。
5050毫米的长度,近乎两米的车宽,3080毫米的轴距,这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马自达的范畴,它正在入侵豪华大车的领地。
笔者的经验是,当一个品牌开始拉伸车身尺寸,往往意味着它对市场定位的野心变大了。
流线型的车身,那种丝滑感,简直是流体力学的美学展现,让人忍不住想去触摸那光影流转的曲面。
这不就是我们常说的,“形”与“神”的完美契合吗?
车身细节上,概念车的“特权”被用到了极致。
无把手设计,数字化的后视系统,这些都是“秀肌肉”的环节,科技感拉满。
但真正让我眼前一亮的是车尾。
分体式的C形尾灯,以及那个极具辨识度的H形后窗切面,这简直是给整车注入了灵魂的笔触,让它在车流中一眼就能被锁定。
车顶那条简洁的短线,更是点睛之笔,没有全景天窗的冗余,反而更显克制和高级。
步入座舱,那种“禅意”的简约科技感扑面而来。
三个独立的圆形数字表盘,复古造型与现代显示的碰撞,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张力。
这不就是“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汽车版本吗?
方向盘更是“做减法”的典范,三幅,极简,中间嵌着品牌标识,像一块待激活的屏幕。
我们这些老司机,习惯了密密麻麻的按键,这次真得学着相信直觉和语音输入了。
中控区域的处理更为激进。
一块巨大的屏幕集成了驾驶信息和副驾娱乐系统,可分可合的操作逻辑,极大地提升了人机交互的自由度。
材料上,皮革和麂皮的混搭,全方位包裹,触感细腻,这才是对“舒适”最直观的诠释。
换挡机构的设计,那个椭圆形区域和棒球棍式的换挡杆,充满了玩味,让人在每次换挡时,都能感受到一种特别的“抓握感”。
座椅是2+2的布局,分体设计,后排空间自然不会是主打卖点,但双拼色的内饰配色,让整个氛围显得温暖而不失格调。
动力部分的谜团,反而更引人遐想。
插电混动系统,核心是那台马自达的看家本领——转子增压发动机,配合电机和电池组。
虽然具体参数没透露,但503匹的马力上限,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它预示着这款轿跑的性能野心。
160公里的纯电续航,足够应付日常通勤。
更关键的是,800公里的综合里程,让“远方”不再遥不可及。
这Vision-X Coupe,笔者的感觉是,马自达正在用一种近乎“固执”的匠人精神,去对抗当下汽车市场“堆砌参数”的潮流。
它用巨大的尺寸,去承载更优雅的线条;用极简的内饰,去凸显人与机械本体的连接。
它不是一辆简单的概念车,它是一份宣言:我们依然相信设计的力量,相信人车关系的深度,即便在电气化的浪潮中,那份独特的驾驶激情,也绝不会被稀释。
这车,值得我们拭目以待。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