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汽车圈里有个事儿,聊起来特别有意思,就像你一个好久不联系、大家都以为他混得不咋地的朋友,突然在朋友圈发了个动态说要东山再起,还附上了一份详细的计划书。
这个“朋友”就是威马汽车。
很多人可能都快忘了这个牌子了,毕竟它停产停工、官司缠身,在新闻里基本都是负面消息。
可就在前不久,深圳一家叫“翔飞汽车”的公司突然站出来,说要接手威马,并且计划在明年九月,让威马在温州的工厂重新生产汽车。
这消息一出来,大家心里都犯嘀咕:这威马汽车欠了一屁股债,市场也早就不是当年的样子了,现在回来,是真的能“复活”,还是上演一出最后的挣扎?
这事儿咱们得掰开来,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咱们得看看威马汽车现在到底是个什么状况,最直观的就是它欠了多少钱。
根据一些报道整理出来的数据,到今年年初,威马汽车确认的债务总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260亿元。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
普通人可能对这个数字没啥感觉,我们打个比方,如果一辆车卖20万,这笔钱能买13万辆车。
而威马汽车自己账上还剩下多少东西呢?
大约只有40亿元的资产。
这就好比你开个小卖部,欠了供应商26万的货款,但你盘点了一下店里所有的货和现金,加起来才值4万块钱。
这生意肯定是做不下去了,法律上管这个叫“严重资不抵债”。
就在这个大家都觉得威马已经没救了的时候,翔飞汽车出现了。
它发布了一份给供应商的公开信,里面提到了一个还钱的方案。
这个方案挺有讲究的,它把债主分成了两类。
对于那些欠款金额在15万元以下的小供应商,翔飞公司承诺,只要法院批准了重整计划,就在半年内把钱全额用现金还清。
这招很聪明,因为小供应商数量多,稳住他们,就等于稳住了未来生产所需零件的来源,能快速恢复生产链条。
那对于那些被欠了大钱的债主,比如超过15万元的,怎么办呢?
除了同样先还15万现金外,超出的部分,就不能给现金了,而是换成一种叫“信托受益份额”的东西。
说白了,就是把你的欠条换成新威马公司的“股份”,以后公司经营好了,能赚钱了,你就跟着分红;要是公司又不行了,那你手里的这些“份额”可能就一文不值了。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救世主”翔飞汽车,打算先拿出多少钱来启动这个庞大的复活计划呢?
答案是10亿元。
听到这个数字,很多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用10个亿去填260个亿的窟窿,这差距也太大了,感觉就像想用一桶水去浇灭一场森林大火,根本不够看。
这10个亿,可能光是处理一些遗留的法律问题、重新启动工厂设备、给第一批工人发工资就已经捉襟见肘了,更别提后续研发新车、打广告做营销了。
所以,大家自然而然地会去想,这个翔飞汽车背后还有没有人?
一查才发现,这家公司的负责人和“宝能系”有很深的关系。
宝能这个名字大家可能不陌生,但近几年来,宝能集团自己的日子也不好过,同样面临着不小的债务压力。
一个自己还在为钱发愁的“大老板”,真的有能力和意愿,持续不断地为一个“重症病人”输血吗?
这成了一个巨大的问号。
毕竟,造车这个行业,是出了名的烧钱,没有几百亿的资金储备,想在如今的市场立足,简直是天方夜谭。
说完了钱的事,我们再把目光投向市场,看看威马离开的这几年,外面的世界变成了什么样。
可以说,现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简直就是“神仙打架”。
比亚迪凭借着强大的技术和产业链整合能力,已经成了一家独大的巨头,每个月销量都让对手望尘莫及。
特斯拉依然是全球新能源车的风向标,品牌号召力非常强。
更厉害的是,一群跨界来的新玩家,比如做手机的小米,和搞技术的华为,都带着巨大的流量和资金冲了进来。
小米汽车一上市就成了爆款,订单多到要排大半年;华为合作的问界汽车,更是凭借智能驾驶技术,卖得风生水起。
在这样一个人人都在拼技术、拼价格、拼服务的“修罗场”里,威马打算靠什么杀回来呢?
根据计划,它首先要恢复生产的是EX5和E5这两款车型。
说实话,这两款车在几年前刚出来的时候,确实还不错,但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无论是外观设计、车机智能程度,还是电池续航和充电技术,都已经明显落后于主流产品了。
这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闭关修炼了好几年,出关后发现别人都在用激光枪了,自己还在耍一套老拳法,这怎么跟人打?
消费者都是很现实的,市面上有那么多更新、更好、更智能的选择,为什么要花差不多的钱,去买一款几年前的老车型呢?
当然,威马也规划了宏伟的未来,说要在未来5年推出10款以上的新车,到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辆的目标。
蓝图很美好,但每一步都需要实打实的钱和技术去支撑,这又回到了我们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
不过,要是就此断定威马肯定没戏,那也有些武断。
因为它手里,确实还握着几张不错的牌。
首先,是它的“家底”。
威马毕竟曾经是国内最早一批造车新势力,和蔚来、小鹏、理想并称为“四小龙”,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
最重要的是,它在浙江温州和湖北黄冈有两座非常现代化的汽车制造工厂,这两座工厂加起来一年能生产大约25万辆车。
这意味着,它不是一个空壳子,只要资金和零部件到位,生产线马上就能转起来,这是它最宝贵的实体资产。
其次,也是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它得到了地方政府的支持。
温州市政府已经明确表示,会从融资、恢复企业信用等方面,给新的威马汽车提供帮助。
在中国做企业,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这绝对是一大利好。
这不仅能直接缓解一些资金压力,更重要的是,它相当于一个官方的信用背书,能帮助新威马重新获得银行和合作伙伴的信任。
最后,就是那份给供应商的公开信。
虽然承诺的还款方案对于巨大的债务来说只是杯水车薪,但这个姿态本身很重要。
它向所有被欠款的合作伙伴传递了一个信息:我们是想认真解决问题的,不是来空手套白狼的。
对于那些被拖欠货款已久的供应商来说,哪怕只是看到一点希望,也比彻底绝望要好。
只要能逐步重建信任,让供应链重新运转起来,威马的复活之路才能迈出第一步。
总的来看,威马汽车的这次“复活”就像一场惊心动魄的手术。
病人本身病情很重(债务巨大、产品老旧),但好在还有一些底子(工厂和品牌),现在来了一位医生(翔飞汽车),带来了一笔急救金(10亿投资),还有医院(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这笔钱能不能让病人挺过危险期,后续的治疗费用能不能跟上,病人自己争不争气(能不能研发出有竞争力的新产品),都决定了这场手术的最终成败。
对于我们普通老百姓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商业新闻,更是一个观察中国制造业韧性的窗口。
一个曾经倒下的企业,在多方努力下尝试站起来,无论结果如何,这种不放弃的精神本身,就值得我们关注和思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