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的停车场,一道灯光划过黯淡的灰色柏油路面,像剥开了整座城市的皮——一辆帝豪老款慢慢驶来,驾驶席的手下意识捏紧挂档头,左脚一下一下踩着离合,换挡动作流畅得像练习了十年。谁能想到,这个习惯性动作,有可能就要消失在新帝豪的历史里。
最近网上被讨论最多的,不是吉利又加了什么智能系统,也不是它的一百多项新配置,而是:手动挡还在不在?那些发帖子喊话的人里,有老司机,有年轻上班族,甚至还有刚开几年车的新手。他们不约而同聚到了一起,就为了争一口气——一口,属于手动挡的气。
先把事理捋一捋。第五代帝豪快来了,个头比以前大,科技感强,Flyme Auto系统能把手机变车机,语音控制、新款大屏,七速双离合,1.5T动力也不弱。这配置,拿出去跟同价位轿车吵架,有几分底气。但网上真吵的不是这些,大家最关心的,还是那个老掉牙的变速箱——要自动挡还是杀手锏手动挡。看着官方一点消息不透,大家开始沉不住气了。
这种纠结,说起来挺荒谬的。智能化,本来是汽车行业大势所趋。谁都明白,车不比十年前,大家都在往“智能座舱”、“自动驾驶”使劲儿。可偏偏这会儿,吉利帝豪的动静,让一群车迷急了:“没了手动挡,我不买!”简直像条法律:“不给换档,我就给你一记OUT!”这种激烈,其实更像是哪些年我们家的老电视,被智能投屏搞得有点无所适从——说白了,就是惯性和情感作祟。
得说句实话,手动挡对吉利帝豪意味着什么呢?在三四线城市,在那些非主流购车群体里,手动挡不只是价格低那么简单。它是油耗和养车成本的最后底线,是没有“黑匣子”管控时的最后一点自由。踩离合、挂挡、收油门,都是开车的实实在在的“质感”,不是说拿语音喊一句“打开空调”可以换掉的——实体体验,哪儿有说着“虚拟按钮”来的踏实?
事实是,去年第四代帝豪,靠着手动挡在县城、在新手群体里还卖出不少。车企现在全民智能化,连空调旋钮都快变成“屏幕按钮”,但对于不少人来说,无论你屏幕再好看,“离合不要砍”的呼声,还是硬的。究其根本,这事是“让用户选择”,不是“车厂替你决定”。总有人不是嫌贵,也不是嫌麻烦,只是觉得自动挡开起来不够味儿、没有参与感。
没有手动挡的帝豪,吉利其实是在赌。赌完全民自动化,赌大家不再为了省两三千块而坚持换挡动作。赌年轻人的首选已经从“油耗”变成了“互联大屏”,但这些赌注都挺悬——每年还是有准车主问:现在还有新车能买手动挡吗?实际情况也现实,卡罗拉、朗逸还在坚持给买家留条手动路,比亚迪秦PLUS电车本来就没手动,吉利从油车转智能,老用户多是图经济实惠,想一刀砍掉,容易把“实用党”得罪得挺惨。
价格让人琢磨,不算高端,1.5升级配CVT,低配还是能压到10万以内。可如果要全自动,能不能让那些只想有个蹬板离合的用户心甘情愿买单?或者说,手动挡的魂不在钱,在“人车合一”的虚荣里。正如老法医有句话:“有些伤口,不是伤,是痕迹。”手动挡对于不少中国司机,就是这么一种痕迹——虽然有点小众,却有点倔强。
如果说新帝豪设计师最纠结的难题,其实是个典型“人性考题”:你是要顺应潮流,还是要给守旧的人留活路?技术上不难,留个配置够朴素的入门款,成本低点,利润差点,但能撬动一个很实在的市场。企业愿不愿意这么做,常常取决于高管思路,是全押智能,还是愿意听点底层用户的噪音。毕竟,产品不只有参数,也得有温度。有时候,所谓“理性决策”,反而像是冷冰冰的系统按钮,按下去未必能点亮每个人的灯。
开到今天,帝豪要变聪明了,可聪明不是无情。那些追智能的大部分不差钱,但有些用户买了一辈子手动挡,就是习惯了那点踏实劲。做车,不能只想着手机寡头的玩法,别把“用户习惯”看得太廉价。哪怕只有一小部分人愿意用手动挡,只要还轮到他们出钱,就不该被系统彻底抹杀。
说到底,手动挡不是时代的累赘,只是被“进步”推到边角。那些坚持的司机,像法医做案,讲求流程,不图省事,只想亲手走全套。你说这是不是“情怀”?或许是,也或许不是。只是下一个夜晚,会不会还有人在四米八车身里,默默踩着离合,一档一档挂进自己的生活?这一幕,是不是已经离我们越来越远?
算了,鸡蛋里挑骨头,企业的算盘未必能让情怀多活几年。只是,“你会为了手动挡专门去买新车吗?”这样的问题,汽车厂商该不该认真回答,或者他们还需要消费者的“手”去点那个最终的购买按钮?
谁还在乎手动挡?谁愿意付钱买一个不合潮流的选择?这可能,比一辆车有几个智能系统,更值得先掂量一下。
我们坚持传播有益于社会和谐发展的信息,如发现内容有误或侵权,请通过正规方式联系我们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