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企业与本土供应商,车展里的中国方案真有点东西
先碎碎念一句,这次2025上海车展,简直就是一场科技大乱炖。不是我夸张哈,现场那技术密度,零部件展区比去年还卷——听说都快赶上家门口菜市场人流量了。我跟几个车友逛了一圈下来,都快被各路高压快充、固态电池、线控底盘啥的绕晕了。感觉自己要不是混汽车圈,这波都得被“智能化”这俩字给劝退。
讲真,现在买辆新车,就像是提前体验未来生活。你别说,我表弟最近刚提的新车,上面那个智能座舱系统,还能玩小游戏。他边开边喊:“哥,你看我这屏幕,比咱家电视还大!”我心里默默吐槽:小子你可悠着点儿,可别哪天把方向盘当手柄拧断了……
回到正题哈。这届上海车展,有2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千家企业扎堆来秀肌肉。不光是国内厂商,各种跨国巨头也带着最新黑科技来了。但最让我感慨的是,“在中国,为全球”成了大家嘴里的高频词。这事搁以前想都不敢想,现在倒成主旋律了。

比如采埃孚,人家汪润怡总裁直接放话:我们40多年深耕中国,本地工厂加研发中心已经50多处,新订单一半以上都是来自本土客户。“与胜者同行”,这话说得倍儿有底气。我记得有一次修我的老SUV,那师傅就用采埃孚家的变速箱油,说是“国际大牌+国产适配”,效果杠杠滴。当时觉得进口品牌好像遥不可及,现在发现其实早就在身边落地生根啦。

还有佛瑞亚,他们CEO马启元在现场侃侃而谈,说创新一定要让自己和别人不一样。这话太对味儿!我一个朋友买新款车型,看重的就是内饰那套贯穿式显示屏——据说就是佛瑞亚首发的Skyline技术。她直接跟销售怼:“我要的不只是功能,是‘范’!”销售小哥差点没绷住笑出声,说现在消费者眼光忒刁钻,要的不止好用,还得炫酷、环保、省钱全都有。

跑个题哈,上周末聚会,一群90后同学聊起换电动车。有个做IT的小伙伴特较真:“你们知不知道现在三电系统迭代多快?固态电池明年又降价!”结果另一个妹子打断他:“管它啥芯片算法,我只关心充满一次能不能从北京开到青岛,中间别让我下高速找桩。”现实一点,有时候用户需求就这么朴实无华且枯燥,但背后的供应链协作却超级复杂。据说现在零部件行业已经从单打独斗转网状生态协作,每家公司都是朋友圈的一环,不然根本扛不住速度战压力啊!

再插播段故事。我爸那台老轿车前阵子坏ABS模块,在维修店愣是等了一周才拿到货,因为原装件供不上,全靠国内某零部件公司加急生产顶上的。老板娘直言:“幸亏现在国产供应链强,要搁几年前只能拆二手货凑合。”听完瞬间觉得自豪感爆棚,中国制造牛逼!
Aumovio CEO冯贺飞还专门提到,从集团公司拆分出来更灵活,“化整为零”的模式决策效率飙升。他举例,以前什么事层层汇报慢吞吞,现在干脆专注细分市场,小团队直接拍板执行。一位网友神评:这样下去,以后修空调是不是也能秒响应?不过玩笑归玩笑,这确实说明汽车产业正在经历一场彻底变革,从硬核机械转向软硬融合,再往AI智能靠拢。

德赛西威董事长高大鹏提出“新范式”才能跨越产业鸿沟,他家Smart Solution 3.0智慧出行方案在现场挺吸睛。据官方吹风,他们搞“一套架构+三大业务+三个承诺”,全方位覆盖辅助驾驶、座舱升级和网联体验。我身边不少老司机对辅助驾驶褒贬不一,一个叔叔原话:“自动泊车是真香,就是语音识别偶尔抽风,骂它两句又恢复正常。”哈哈,也是很真实啦!
安波福杨晓明博士则强调“中国方案”和本土朋友圈合作的重要性。他们今年推了一堆定制化创新解决方案,据统计2024年畅销20款车型里12款搭载安波福产品。本土品牌崛起速度之猛,让人惊掉下巴。有朋友调侃道:以后谁敢瞧不起国产配件,我第一个站出来反驳!毕竟质量越来越靠谱,而且还能出口创汇呢~

麦格纳史蒂文·詹金斯分析,中国市场比欧美更激进、更愿意尝鲜。所以他们搞“双加速”:既保持全球核心技术一致,又依托3000名本地研发人才做场景适配。“反向输出”概念很火,把中国验证成熟的智能驾驶方案带出去,让海外见识见识什么叫“中国速度”。想当初咱们追着国外学造发动机,如今轮到他们来抄作业,也算扬眉吐气吧?
舍弗勒集团也是拼劲十足,对新能源渗透率突破40%表示信心满满。他们6个研发中心遍布全国,各种模块化驱动解决方案齐上阵。不少老司机吐槽以前修德国品牌费钱费时间,现在国产替代品越来越多,“钱包保卫战”终于赢回一点主动权啦~
顺便八卦一下Unity张俊波的话,他认为未来2-3年内,智能座舱将成为第四大游戏场景(继电视电脑手机之后)。怪不得表弟开会都喜欢坐自家停车库,一边摸鱼刷手游,一边蹭WiFi连蓝牙音响……他妈天天怀疑他是不是把办公桌搬进副驾去了(笑哭)。

莱迪思徐宏来也提醒大家,汽车软硬结合远比电脑简单粗暴那套难搞多了。从极寒极热,到城市堵路,高标准安全要求摆在那里,所以软件升级接口必须预留够灵活,不然遇上BUG分分钟闹乌龙。有网友留言:希望以后OTA更新不要像手机一样越升越卡,否则每次等启动画面,都怕错过红绿灯……
安通林Miguel Marañon Marquina表示支持中国主机厂出海,并且价格不是最大问题,而是开放创新才重要。据介绍80%的主流车型搭载他们家的内饰,还有1/3路面车辆用的是其技术。本地收入65%来自国内客户,这比例相当亮眼呀!东南亚建工厂助力出口,也是双赢局面嘛~

紫光展锐黄宇宁则强调战略远见的重要性,不仅仅追求短期领先,更要考虑长期生态建设。不少老司机换导航仪的时候抱怨过几年性能掉队,其实背后涉及芯片平台演进的问题。所以真正厉害的不只是拼参数,而是谁能未雨绸缪布局未来路线图呗~
格陆博刘兆勇博士科普ESC电子稳定控制系统、Onebox集成线控制动系统和EMB电控机械制动不会互相取代,而会长期共存。不同阶段不同需求嘛,就像有人爱喝奶茶有人爱喝咖啡,总不能一家独霸天下吧?而且随着辅助驾驶等级提升,对底盘域控产品要求也水涨船高,高集成、高算力、高安全性已成标配——谁慢一步可能就被淘汰喽!

最后Elektrobit Christoph Herzig补刀一句,用AI让汽车软件开发更高效先进,其实最终目的还是服务用户嘛~毕竟没人愿意天天捣鼓bug或者看死机蓝屏,对吧?
写这么多嗦嗦叨叨,也该收尾啦~兄弟姐妹们,你最近逛4S店或试驾时,有没有遇上哪个配置/功能让你觉得“哎哟不错哦”?有没有哪种黑科技或者智驾小毛病,让你忍不住拍桌吐槽?评论区聊起来呗,下次聚餐顺便帮大家支支招!(偷偷许愿不要再碰上导航走错路这种糟心事……)
3.gif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