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11月,早晚出行时不难发现,各地路口的电动车专项整治力度明显加大,不少车主被拦下时都一脸困惑,直言不清楚自己的行为已违规。其实当前交管部门重点查处的3类行为,都是日常骑行中很常见的“习惯动作”,只是多数人没意识到违规,咱老百姓得提前理清规矩,避免白交罚款还影响出行。
1. 加装各类辅助装置,罚50至200元且需当场拆除
骑行时为了图方便,给电动车加装遮阳棚、挡风被、雨伞架等辅助装置,是很多人的选择,但这类行为早已被明确界定为违法改装。
从安全角度来说,这些装置看似实用,实则暗藏隐患。
遮阳棚会遮挡侧方和后方视线,遇到大风天气还可能导致车身失衡;挡风被容易在骑行中卡住刹车或油门,紧急情况下影响操作;雨伞架则会改变车辆重心,转弯时增加侧翻风险。
11月整治期间,不管加装的是哪种装置,无论尺寸大小,一经查处都会当场拆除并罚款,千万别抱侥幸心理。
2. 载人不按规定,超龄或超员均会受罚
电动车载人是日常出行中的高频场景,但不少人忽略了载人有明确的规范要求,随意载人很容易踩线违规。
根据规定,电动自行车后座仅允许搭载1名12岁以下儿童,搭载成年人或超龄儿童都属于违规行为;电轻摩则全面禁止载人;电动三轮车若存在超员载人情况,不仅会被罚款,情节严重时还可能被扣车。
交警强调,电动车的承载结构和动力配置有明确限制,载人超规会导致车辆重心偏移,在转弯、刹车等操作时大幅增加事故风险,安全永远比方便更重要。
3. 无视禁行标志闯禁行区,最高罚2000元并可能扣车
随着城市交通管理优化,不少城市的核心路段、商圈周边及主干道早晚高峰时段,都设置了电动车禁行区,但部分车主骑行时仅凭经验,不注意观察路边禁行标志,很容易误闯禁行区域。
事实上,避开禁行区并不复杂,使用导航时选择“电动车专属路线”,系统就会自动规划避开禁行区域的路线。
若故意无视禁行标志闯禁,根据路段管控等级不同,可能面临200至2000元罚款,情节严重的还会被扣留车辆。11月多地进一步调整了禁行范围,出行前提前查询路线,才能避免因闯禁行被罚。
执勤交警表示,专项整治的核心目的不是罚款,而是通过规范骑行行为减少事故,保障大家的出行安全。电动车骑行本是为了便捷省心,别让这些常见的违规行为影响出行体验。快转发给身边骑车的亲友,一起守住规矩,平安出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