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车友,今天咱们聊点儿刺激的!
威马汽车,这牌子大伙儿还记得不?
想当年,也算新能源车界的一颗新星,现在嘛…唉,不提也罢。
这不,销声匿迹两年,冷不丁又冒出来,嚷嚷着要“卷土重来”!
还放出话来,要在2030年卖到一百万辆!
我的天老爷,这口气,比吞鲸还大!
先不说这百万销量能不能达成,就问一句,威马现在拿什么撑场面?
APP瘫痪,车机成了摆设,售后服务如同石沉大海,这哪是“复活”,分明是“苟延残喘”!
更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这次威马“咸鱼翻身”的背后,竟是宝能!
就是那个前些年四处出击,疯狂扩张的宝能!
如今呢?
自身难保,负债累累,据说高达五千亿!
这俩凑一块儿,真是“难兄难弟”,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地方上也有心扶持一把,但说句实在话,这信任的崩塌,不是几句漂亮话就能弥补的。
毕竟,谁的钱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谁敢把真金白银砸给一个曾经让人失望透顶的品牌?
咱们细瞧威马的“复兴蓝图”,那叫一个“敢想敢干”!
今年先卖一万辆,勉强维持运转,然后呢?
六年之后,2030年,营收要冲到一千二百亿!
这数字,我掰着手指头都算不过来,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眼下新能源车企的领头羊,月销量也就四万多台,威马你连生产线都没理顺,就敢放出这等豪言,莫非是得了“画饼充饥”的真传?
还记得威马之前的“锁电门”吗?
那可是把车主们坑得叫苦连天!
电池说锁就锁,续航里程直接腰斩,谁能忍受?
现在APP还处于宕机状态,京城的车主想换个门把手都得去淘拆车件,这体验,简直是雪上加霜!
在这种窘境下,威马还大谈什么“智慧生态”,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再说宝能,接盘威马,与其说是“慧眼识珠”,不如说是“饮鸩止渴”。
穿透股权结构,直指宝能,可宝能汽车自身都拖欠员工薪资十三亿了,旗下公司接连破产清算,自顾不暇,哪还有余力去救助威马?
供应商们心里跟明镜似的,一个被执行金额超过五千亿的集团,哪来的闲钱给威马“续命”?
更何况,威马自己还背着一百四十八亿的债务,地方上那点补贴,恐怕连杯水车薪都算不上。
威马落到这般田地,实则早有端倪。
早年间,威马一味追求网约车市场,导致大部分销量都依赖B端,结果呢?
二手车价格一落千丈!
这直接损害了品牌价值,谁还敢轻易入手?
更致命的是,威马的技术路线也是朝令夕改,一会儿说要发力自动驾驶,一会儿又说要深耕智能座舱,研发团队被折腾得精疲力竭,士气低落。
反观理想,瞄准了“家庭用户”的需求,精准定位,一举成名;小鹏则专注于自动驾驶,不惜重金投入研发。
人家敢把超过两成的收入砸向研发,威马呢?
精打细算,只剩一成。
现在突然宣布要推出十款新车型,这步子是不是迈得太大了?
不如先解决老车主的车机问题,别到时候新车没影儿,老车主的车机彻底报废,岂不成了“买椟还珠”?
2030年百万销量的目标,更是暴露了威马急功近利的心态。
如今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白热化,头部企业月销量堪堪突破四万,威马你连产能都无法保证,就敢放出如此豪言,难道忘了之前工厂停摆的教训了吗?
最无辜的莫过于那些老车主,维权无门,还要眼睁睁看着这家破产企业“重振旗鼓”,心中五味杂陈,恐怕只能用“无可奈何花落去”来形容此刻的心情。
威马的“复兴宣言”,听着慷慨激昂,实则不堪一击。
如果还是抱着把消费者当“小白鼠”的心态不放,就算再“涅槃”多少次,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正如《史记》所言:“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前车之鉴,不可不察。
归根结底,汽车行业,终究要靠过硬的技术、出色的产品、周到的服务来赢得市场。
没有真材实料,光靠花言巧语,终究是空中楼阁。
各位车友,你们觉得威马这次“复活”能成功吗?
或者说,你认为威马还有“复活”的必要吗?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高见,咱们一同探讨!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