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访问北京,讨论如何改善和重新平衡中欧贸易和投资关系;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eyen)在4月与中国总理通话,讨论如何改善双边关系;来到5月,中欧又同意解除相互交往的限制,包括中国对部分欧洲议会议员的制裁。
中国与欧盟外交动向频繁以及数条意在赢取对方好感的政策连番出台,好像有迎来关系回暖之势,加之今年正值中欧建交50周年、美国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大打关税战,外界预料中欧关系将有升温趋势。然而,就在中欧峰会前夕,一连串的事件却横生接枝......
在中欧峰会前夕,欧洲议会以523票赞成、75票反对、14票弃权通过一项动议,指出中国的稀土出口管制没有正当理由,具有胁迫意图,并表示中国在稀土领域的“准垄断地位”使其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中方对欧洲议会相关决议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敦促欧洲议会停止将经贸问题政治化、泛安全化,停止在出口管制问题上搞双重标准。
上周,在欧盟对俄第18轮制裁措施中,涉及中国企业和银行的部分。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7月22日与欧盟委员会贸易和经济安全委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举行视频会谈,并就欧盟的相关制裁中列入中国金融机构进行严正交涉。日前,彭博社报道指,这次欧方原本共2日的访华日程又缩短至1日,突显双方关系未有缓和,反而紧张的迹象。
三大绊脚石难解
自特朗普年初上台后,美国政府大打关税战,中欧双方走近原本对双方更为有利,可以共同应对美国的胁迫,但事实上双方如今的关系却越见暗淡。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这大致上可分为三点,包括电动车、稀土和俄乌战事。首先,中欧贸易不平等的情况在这两个月期间仍未有迎来改善契机,成为双方难掩的巨大矛盾。欧盟数据指出,中国去年对欧有3058亿欧元(2.81万亿港元)贸易顺差,其中重点就在于中国的电动车出口。尽管欧盟对中国电动车总共加征最高可达45%的重税(10%基础关税+至多35%反补贴税),但欧盟调查指出,今年4月中国对欧出口电动车数量仍高于往年有8.2个百分点,认为是美国关税阻中国电动车出口美国,反令这些电动车「掉头」输往欧洲。
另一方面,欧盟向华进口稀土占98%,而事关欧盟汽车制造命脉的稀土进口,却在去年遭北京限制,这令欧盟相关企业濒临停摆。虽然中国之后松口相关出口,但冗长的审批许可却令欧盟面临不确定性。对此,中国外长王毅在本月初澄清中方为稀土输欧开绿灯,强调稀土并不是中欧之间的问题。
最后是,虽然北京一再强调在俄乌战争中保持中立,并非倾向支持莫斯科。但欧洲议会前议员包瑞翰(Reinhard Bütikofer)近日分析指,中国实际上为俄罗斯撑腰。中国的中立态度以及不制裁俄罗斯,在难见停火契机的情况下,更像是对战争的默许,无益欧洲安全。
中国原本希望欧盟能在特朗普上任来的关税政策下,至少保证欧盟不会形成联美制华局面的同时,打开对欧盟的出口大门,以解决中国产品输美受阻的困境。可惜,面对上述三大难题,中欧双方的关系似乎一时之间也无法解决。
缺乏政治互信 联欧抗美非易事
撇开上述三大问题外,中欧之间其实也面临其他的难题。首先就是欧盟内部成员态度不一,例如立陶宛和捷克等国家对中国采取批判立场,而匈牙利、西班牙和希腊等其他国家,则趋向对华维持稳健贸易关系,而选择稍微缓和的态度,这令欧盟内部或难统一对华意见。
其次是,对于中欧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应对俄乌战争、贸易分歧等事件不同的做法,加剧了双方之间的分歧。
有意见认为,作为世界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中欧必须视扩大互利合作为必要之举。中国全面推动现代化建设、坚持高质量发展、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欧洲企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会;而中国亦希望吸引欧洲方面的投资,刺激国内的经济。
无论如何,经历半世纪的发展,中欧关系已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双边伙伴关系之一,惠及近20亿人民,成为全球化时代合作的典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欧若能进一步加强合作,一定能为减少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作出积极贡献,为动荡不安的全球局势带来希望与愿景。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