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日系销量下滑,丰田加速转型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真是让不少人都看傻了眼。以前要说汽车,大家心里头多少都得给日系三强——丰田、本田、日产留个位置,这几个品牌不仅仅在中国卖得好,全球范围内也是牢牢占据一席之地。要说他们以前的日子,真的就是“躺着赚钱”,靠着口碑、稳定、经济,一年下来销量、利润都是大把的。但这几年,风向变了,尤其是在中国市场,新能源车成了主角,日系车原来“看不见的短板”都被放大了出来,三巨头的差距也彻底摊在了阳光下。

我经常会问自己,到底是什么让“曾经高高在上的日系车”变成了今天这样?难道仅仅是技术落后吗?还是说,他们从骨子里对新事物的敏感度不够?中国汽车圈里那句“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放在现在的日系三强身上,真的太合适了。

先简单扒拉下数据,最直观的感受就是:现在的中国市场,不是谁都能随便“混日子”。丰田依然稳坐钓鱼台,全球销量还在增长,二季度交付量 241.1 万辆,直接把本田跟日产加起来都不够看。单在中国市场,丰田上半年销量达到了 83.77 万台,竟然还同比增长了 6.8%。看起来丰田还算有点抵抗力,没有被新能源滚滚洪流直接冲垮。反观本田和日产,今年上半年在中国一个能卖个三十万,一个连三十万都不到,分别同比下滑了 24% 和将近 18%。以往大家总说日系三强是一个层级,但现在看来,谁强谁弱,一目了然。

但是,这份“销量还行”的表面光鲜,其实只是暂时的。因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上实在太猛了,这帮新造车的中国品牌,拼研发、拼智能化、拼用户体验,完全不是以前那个“只求省油不坏车”的逻辑。日系车最引以为傲的电控、混动技术,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已经不够用了。以前大家看重的“省油、皮实”,现在很多中国新能源车不仅续航长,而且充电快、配置特别花,引擎盖一打开满眼芯片,啥主动安全、自动驾驶都给整上了。消费者用手机一样的思路选车,日系车的传统优势,变得越来越无关痛痒。

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日系销量下滑,丰田加速转型-有驾

更让人后背发凉的是,不光是销量掉,营收和利润也掉得难看。丰田本财年第一财季净利润就砍了 36.9%,剩下八千多亿日元;本田更惨,干脆砍了一半,日产直接亏了。赚钱都难了,还怎么扛下去?有时我会问,日系车企是不是还在做着“不进则退”的美梦?还是硬撑着坚持老路子,以为中国消费者会念旧,不会轻易抛弃?现实狠狠打脸。

其实,三强内部的态度反差,更能看出谁是真的有危机感。丰田算是最早警觉的,主动承认自己在智能化转型上是短板,硬着头皮去补。比如智驾不行就喊 Momenta 来,车机落后就跟华为谈合作,还搞首席工程师制度,还把中国工程师都请过去当项目负责人,给中国市场量身定制产品。铂智 3X、铂智 7,一出来就有点力道,甚至说要推增程式车辆——都能看出丰田的“自我革命”是真动了脑子。

日产就稍慢炖点,早年挂着全球电动汽车销量冠军的头衔,聆风卖得不错,但后边就有点坐吃山空,只想着靠老本吃饭,差点把电动车这口饭丢了。等到新能源赛道越来越热,日产才突然回过神来,推出了日产 N7,纯电平台,高配又找 Momenta 搭智驾,性价比一下起来了,但这动作明显是慢了半拍。

本田呢,说起来有点心酸,是典型的慢热型。还是太留恋燃油车时代的老味道,新出的 P7、S7,依然在拼被动安全、操控,但这些在中国新能源市场已经不是主流需求了。现在大家关心的是快充、自动驾驶、语音互动、车机能不能联网,谁还管你十万公里不坏,谁开车还只考虑“操控”?本田如果不到位,真有点被淘汰的意思了。

我倒觉得,这场日系车的阵痛,不完全是技术问题,说到底是“变革意识”问题。日系三强曾经太舒服了,靠着几十年的品牌积累和消费惯性,占据了中国市场最肥的一块地盘。中国消费者以前是用崇拜的心态买车,如今则是用挑剔的眼光挑车。只要你满足不了他们的智能化、电动化需求,就算你再新出的油车多省油多耐用,也只能在细分市场里苟延残喘。

日系企业的这种慢性子,把“工程师文化”的自尊看得太高,心里还存着那种“我们不做花哨功能,只做好基本盘”的想法。可问题是,车的“基本盘”在变,大家对车的定义,已经不是以前那种“交通工具”,而是“智能移动空间”。你还是固守那套逻辑,怎么满足球场上越来越挑剔的中国用户?

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日系销量下滑,丰田加速转型-有驾

还有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中国新能源汽车怎么突然就成了主流?其实也不突然,这背后是政策的推动,市场的自我驱动,还有消费者的升级欲望,三重作用。过去十几年,中国汽车品牌一直被合资车压着,大家都觉得国产车的技术、品控不如国外。但近几年国产车发力,直接在电动化、智能化新赛道上弯道超车,反倒把合资品牌,尤其是日系和韩系,狠狠摁在了桌子底下。

你会发现,像比亚迪、理想、蔚来、小鹏这些品牌,根本不是用传统造车三板斧打市场,全都是靠用户需求倒推技术升级,快速迭代产品。中国车企学会了“互联网思维”,连造车都变得像做产品一样,哪个功能爆了,就加速推新,甚至用户在网上给建议,企业干脆上线众筹研发。这种速度,是日系车企完全不敢想的。

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日系销量下滑,丰田加速转型-有驾
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日系销量下滑,丰田加速转型-有驾

按说中国市场这么巨大,日系三强这么多年资源积累,完全可以借势搞自己的新能源品牌,但他们被传统思维牵着鼻子走,一不敢投入太多,二不敢砸重金做研发,总想着“以不变应万变”,结局只能是被“中国速度”碾压。更别说现在各大国产品牌都已经出口欧美,日系车企的全球话语权也正在被蚕食。

中国新能源车崛起,日系销量下滑,丰田加速转型-有驾

其实现在的中国,不再是靠“人多市场大”光买东西的那个中国了。中国企业在研发、创新、设计上,已经培养出一批骨干团队。技术这东西,早晚都要实现“自给自足”,新能源就是这个机会。更别说还有一堆零部件厂商、电池产业链,整个生态圈都成型了,日系车企想插进来,没那么容易了。

有时候我会琢磨,现在的汽车行业变化那么快,日系三强还想着通过一步一步改进来守住阵地,能走多远?新能源这道浪,已经卷走了韩系、德系不少品牌,日系车就是最后还在“挣扎”的一拨。同样的销售渠道、同样的市场环境,国产新能源汽车已经不是“性价比之王”,而是“创新爆款之王”,靠圈粉吸流量,靠技术积累摆优势。再给日系三强十年,他们还能恢复吗?这个问题,答案已经越来越清晰了。

丰田算是最努力的,头脑最清醒的,但面对中国速度,仍然压力巨大。本田和日产若不下定决心,可能连丰田的影子都追不上。多年前,大家买日系车是因为信任,现在买新能源是因为体验和创新,这一转变,再也回不去了。

所以总结来说,这一轮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仅是技术上的胜利,更是思维和模式的更新。那些周期长、动作慢、路径依赖严重的传统车企,必须接受这样一个新现实:中国消费者已经变了,中国市场已经变了,你再不变,就留下来看别人创新,下场只能是被淘汰。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永远的王者,只有不断改变的人才能一直站在牌桌上。日系三强的“真面目”,也只有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彻底崛起之后,大家才能看得最清楚。以前他们靠惯性赚钱,现在只有靠创新和真实改变,才能保住身家性命。潮水永远都在涨落,不得不佩服一句:现在,是中国品牌的世界,也是大变革时代最激烈的现场。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