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参数输了,销量却赢了! 增程车凭什么碾压“更先进”的插混?
中高端新能源车市正上演一场魔幻现实剧:2025年前5个月,售价25万以上的车型中,增程式电动车以63%的市占率碾压插混,理想L系列、问界M9等车型直接包揽销量榜前三。 而技术参数更优的插混车,却只剩腾势、方程豹等少数品牌苦撑。
更扎心的是,超70%首次购车的用户坦言选择增程的理由简单粗暴,“加油只发电,开起来像电车”。 一位刚卖掉插混车的车主直言:“插混的体验是割裂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是丝滑的电机还是嘶吼的引擎”。
插混阵营曾高举“技术领先”大旗:比亚迪DM5.0亏电油耗低至2.9L/100km,长城Hi4混联四驱性能强悍。 但市场反馈却泼了冷水,中高端用户对参数无感:“油耗差值年均省800元? 不如座椅通风实在”。
增程车反其道而行,把复杂技术藏在体验之后:
问界M9车主王先生算过一笔账:“每天通勤50公里,一周充两次电足够。 回老家500公里,服务区加油10分钟搞定,全程安静得像移动影院”。
当传统车企还在科普“多挡DHT”和“油电耦合”时,新势力已把车包装成“移动的家”:
反观同价位插混车,一位宝马5系PHEV车主吐槽:“内饰和老款燃油车一模一样,后排地台凸起,电池还占后备箱空间”。
增程车用简化结构实现成本优势:
这些钱被精准投放到用户感知最强的领域:
政策制定者也在用脚投票:
车企反应更激进:
唯一唱反调的是长城总裁穆峰:“长城打死也不做增程! ”魏建军更直言:“省0.1升油都是进步,何必倒退? ”
当欧洲人纠结充电桩覆盖率时,中国车企带着增程车杀了进去:
不过挑战仍在:零跑C10在德国5月销量仅96辆,且45%买家为华人。 一位慕尼黑工程师反馈:“德国人觉得增程是过渡技术,但试驾后都说像开电车”。
技术路线的胜负,最终取决于谁能解决核心矛盾:
正如某新势力产品经理所说:“参数党总嘲笑增程技术落后,但消费者买的不是PPT,是每天通勤不焦虑、全家出游不吵架的踏实感”。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