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

“导航去三里屯那家开到半夜的烧烤店,顺便放点适合开夜车的歌。”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我随口这么一说,屏幕亮了,路线规划好了,音乐也切到了深夜电台那种调调。整个过程不到两秒。没有“对不起我没听清”,没有让你重复三遍,就这么利索地搞定了。这是我上周在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试那套还没正式发布的车机系统时的经历。

坐在我旁边的德国工程师耸了耸肩,用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说:“中国团队做的。”语气里带着点无奈,又有点服气。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这事儿本身就挺反常的。以前跨国车企搞中国版本,德国那边画框架定规矩,国内团队照着填内容,基本就是这个套路。这回倒过来了——保时捷中国研发中心直接主导,斯图加特总部变成了技术支持。从2024年12月立项到现在进测试阶段,前后不到一年。要知道,传统豪华品牌一个车机系统的研发周期,怎么着也得两年起步。

背后用的是DeepSeek那套大语言模型。我试了几轮复合指令,识别准确率高得有点邪门。调底盘模式、切换杜比音效、甚至根据我的驾驶习惯推荐路线,全都能听懂。技术副总裁李楠跟我说,他们设计的原则是“不是功能最多,而是体验最对”。这话听着挺虚,用起来倒是实在。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车里那个3D车辆展示功能,我转着圈看了好几遍。屏幕上的车模可以旋转缩放,想调哪个部件直接点那个位置就进去了。调悬挂点轮胎,切灯光点大灯,不用在七八层菜单里翻来翻去找选项。工程师说这叫“驾驶乐趣数字化”,我倒觉得更像是把智能手机那套交互逻辑搬到了车上。

四块屏的分工挺讲究。驾驶位屏幕只显示必要信息,转速、时速、导航,就这些。副驾那边可以刷抖音看剧,还做了偏光处理,开车的人不会被晃到眼。空调屏用的是带触觉反馈的旋钮,手感跟传统机械旋钮差不多。我问为什么不全做触控,得到的回答是“保时捷车主对机械感还有执念”。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音响系统配了17个扬声器,杜比全景声。放演唱会录音的时候,人声定位特别准,就像有人站在中控台那唱。引擎声从后方环绕过来,电动车本来就安静,这套音响的优势全出来了。QQ音乐、喜马拉雅这些常用应用也都集成进去了,微信位置可以直接同步到导航。

硬件用的高通8295芯片,算力30TOPS。冷启动1.2秒,多任务切换零延迟。不过这些数字对车主来说,远不如“用起来顺不顺手”来得重要。导航会根据时间推荐路线,工作日早八点自动给公司位置;识别到山路弯道,提示你要不要切运动模式。这些细节倒是解决了实际痛点。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博泰车联深度参与了这次开发。他们在国内车联网这块摸爬滚打好些年,对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把握得比外资团队准。技术副总裁李楠管这叫“恪守基因的开放创新”——保时捷的运动基因不能丢,但本土化的东西得真做进去。

首款搭载这套系统的车是纯电动Macan 4劲驰版。针对中国路况,底盘保护装置和自适应空悬都做了调整。系统会根据路况自动调悬挂硬度,这种软硬件协同的优化,在豪华品牌里头算是下了功夫的。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横向比一圈,宝马iDrive追求科技感,蔚来NOMI走情感路线,保时捷这套系统在品牌调性和本土化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既保留了经典仪表布局,又把微信生态深度整合了进去。有行业分析师说,这给外资品牌提供了一个“技术追赶中国新势力”的参考路径。

前几天那个开Macan的朋友又来找我,还是吐槽车机。我说你等2026年吧,到时候换代看看。他问变化大不大,我笑了笑:“德国人这次是真认真了。”

斯图加特总部靠边站:保时捷中国团队一年搞定8295车机,DeepSeek大模型让德国工程师没话说了-有驾

不过话说回来,保时捷到底还是保时捷。车机做得再本土化,最后还得看开起来爽不爽。方向盘握在手里的感觉,油门踩下去的反馈,这些东西要是没了,再智能也白搭。跑过山路的人都懂这个道理。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