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汽车圈真是热闹非凡,每天都有让人意想不到的新鲜事。
咱们今天就来聊聊几件大事,尤其是那个标题上说的,哪吒汽车居然因为几万块钱的事,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了,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老赖”。
这事儿一出来,很多人都觉得挺奇怪的。
一个造车的大企业,怎么会为这点小钱搞得这么狼狈呢?
这背后到底藏着什么问题?
是公司内部管理出了岔子,还是说现在的汽车市场竞争太激烈,连这点钱都周转不开了?
咱们就从这件事说起,再看看其他几家大厂都在忙活些什么,对比一下,就能看出如今这汽车行业的水有多深了。
先说说哪吒汽车这事吧。
根据官方公开的信息,哪吒汽车的母公司,叫合众新能源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被广州的一个区法院给“点名”了。
原因是一起展览合同的纠纷,欠了人家五万七千多块钱没给。
法院判了之后,公司不仅没履行,连自己有多少家底财产都没跟法院老实汇报,这就构成了“违反财产报告制度”,于是就被贴上了“失信被执行人”的标签。
咱们老百姓听着就纳闷了,五万多块钱,对于一个一年卖十几万辆车、动不动就融资几十个亿的大公司来说,那不就是毛毛雨吗?
怎么会闹到这一步?
这里头的原因,咱们可以分析一下。
第一种可能,就是公司内部的管理流程太乱了。
你想想,一个大公司,部门多,层级也多,一笔付款可能要经过好几个领导签字。
万一哪个环节的负责人疏忽了,或者某个经办的员工离职了没交接清楚,这笔钱就可能被耽搁下来。
等到对方公司去法院起诉,法院的通知又被法务部门当成小事给忽略了,一来二去,小事就拖成了大事。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说明哪吒汽车在快速扩张的同时,内部的精细化管理没跟上,这可是个不小的隐患。
造车是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内部管理一团糟,产品质量和用户服务怎么能保证呢?
还有第二种可能,就更让人担心了,那就是公司的资金链真的非常紧张。
现在造新能源车的,表面看着风光,实际上很多都还在“烧钱”阶段,利润很薄甚至还在亏损。
公司的每一分钱可能都要精打细算,优先投入到新车研发、工厂生产和市场营销这些刀刃上。
对于这种金额不大的合同欠款,可能就抱着能拖就拖的心态。
但这种想法是非常危险的,它不仅损害了商业信誉,更像一个信号,让外界猜测你的财务状况是不是出了问题。
俗话说“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很多大企业出问题,往往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小事开始失去信用的。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件事对哪吒的品牌形象肯定是一次不小的打击,毕竟消费者买车,买的也是一份安心和信任。
就在哪吒汽车因为这点钱烦恼的时候,咱们再看看牌桌上的其他几位玩家,那可真是另一番景象了,对比实在太鲜明。
先看华为,这家公司虽然一直说自己不直接造车,但它在汽车圈里的影响力可是越来越大了。
最近华为宣布,他们那套叫做“乾崑”的智能驾驶系统,装车量已经正式突破了100万辆。
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里程碑。
这意味着,每天都有一百万辆车在路上跑,用的都是华为的技术,它们在不断地学习和收集数据。
官方还公布了一个更惊人的数字,到今年7月底,华为辅助驾驶功能累积行驶的里程已经超过了40亿公里。
这个距离,足够在地球和月亮之间跑五千多个来回了。
这海量的数据,就是华为最宝贵的财富,能让它的智能驾驶技术进化得越来越快,越来越聪明。
而且,华为的合作圈子还在扩大。
除了我们熟知的问界、智界这些鸿蒙智行的品牌,它跟广汽集团合作的新品牌“华望汽车”,也已经开始悄悄地招募销售渠道了。
而且他们这个模式很有意思,搞的是代理制。
说白了,就是经销商不用自己掏钱压一大堆车在仓库里,卖一辆,厂家发一辆,经销商赚个服务费和返点,风险小了很多。
厂家还给建店补贴和租金补贴,这等于是在帮着合作伙伴一起做生意。
你看,华为不仅技术强,做生意的思路也很清晰,它要的是建立一个由它主导的、高效运转的生态系统。
再把目光转向另一位重量级选手——比亚迪。
如果说华为是在给汽车装上一个“超级大脑”,那比亚迪就是要把汽车从里到外每一个零件都做到自己手里。
最近,比亚迪旗下的高端越野品牌方程豹,发布了新车“钛7”,这车上有一个亮点,就是首次搭载了比亚迪完全自主研发的平板电脑。
这个“全栈自研”可不简单,意思就是从硬件设计、芯片,到操作系统、软件应用,全都是比亚迪自己搞定。
这样做的好处太大了,能保证车机系统用起来像手机一样流畅,而且能和车辆的各种功能深度结合,实现很多以前想不到的玩法。
当很多车企还在为车机卡顿、功能简单而头疼的时候,比亚迪已经把电池、电机、电控、芯片、车机系统这些核心技术全都攥在了自己手里,成了一个几乎没有短板的“全能型选手”。
这种垂直整合的能力,让它在成本控制和技术迭代上,都有着巨大的优势。
看完了国内这几家热火朝天的场面,我们再来看看传统的海外豪华品牌是怎么应对的。
日本的雷克萨斯最近也公布了未来几年的新产品计划,看得出来,他们也感觉到了压力,想努力跟上节奏。
他们的策略很稳健,就是丰田一贯的风格,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两条腿走路,两边都不放弃。
从轿车ES、IS,到各种尺寸的SUV,再到一款以传奇跑车LFA为灵感的纯电跑车,计划排得满满的。
那款电动跑车听起来很厉害,百公里加速只要2秒,续航能到700公里。
但是,咱们得注意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时间。
雷克萨斯的这些新车,推出的时间点都定在了2026年、2027年,甚至是2028年。
这个节奏,放在全球市场可能不算慢,但在中国这个全世界竞争最激烈、变化最快的汽车市场里,就显得有些迟缓了。
你可以想象一下,等雷克萨斯的新车在2026年、2027年慢悠悠地来到我们面前时,国内的这些对手们又会进化到什么程度呢?
到时候,华为的智能驾驶可能已经实现了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比亚迪的技术可能又有了新的突破。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产品更新换代了,而是一场关于速度、技术和商业模式的全方位竞赛。
传统豪华品牌固然有它们的品牌底蕴和品质口碑,但在智能电动化的新赛道上,稍一迟疑,就可能被远远地甩在身后。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