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工信部第397批新车名单公布,踏板车市场彻底“杀疯了”。 五羊本田、宗申、光阳、钱江四大品牌一次性甩出7款新车,从125cc复古款到250ccADV风格,从平踏设计到智能仪表,价格从9980元到4.2万元全覆盖。
钱江同一套车壳硬塞进两台发动机,功率差1千瓦却敢卖贵1.5万。 数据显示,2025年国内踏板车销量预计突破850万辆,年轻人贡献了60%的订单,行业暗流涌动,同质化竞争让部分车型配置“注水”,150cc车型油耗低至1.65L/百公里,ABS系统成标配,可用户真需要这么多“花活”?
1. 车企“内卷”现场
五羊本田NWT150主打“城市通勤神器”,车身长1920mm、轴距1310mm,比上代缩了15cm,硬塞进150cc水冷发动机。 四个版本仅靠尾箱、护杠、风挡区分,最高配比基础版贵2000元,却只多了一盏LED射灯。
宗申ZS150T-19夸张,ADV风格车头配14寸轮毂,离地间隙仅135mm,宣称“轻度越野”却连三箱接口都没预留。 光阳CK150T-18复刻本田PCX设计,连仪表盘UI都一模一样,唯一区别是换了蓝色车灯罩。
2. 价格战白热化
豪爵USR125以9980元低价抢市场,标配CBS刹车和LED灯,用户实测续航仅58km。 雅马哈NMAX250售价4.2万元,搭载21.5kW水冷发动机,零百加速4.1秒,却因座高795mm被吐槽“够不到脚踏”。
钱江QJ250T系列玩起“双胞胎”策略,9C和2K仅发动机功率差0.8kW,轴距差38mm,共用90%零部件。 经销商透露,部分车型出厂价已跌破成本价,靠改装件和贴膜赚利润。
3. 年轻人买单逻辑
18-30岁用户占比达57%,他们在意三点:
颜值即正义:宗申ZS125T-17A用撞色车身+猪鼻子大灯,小红书相关笔记超2万篇;
通勤刚需:70%买家要求座桶能放下头盔+早餐,倒置前减震车型销量同比涨23%;
省钱焦虑:125cc车型每公里油费0.3元,比地铁便宜40%,电池衰减成电动款最大槽点。
4. 技术参数暗战
中汽协抽检显示,标称19kW的雅马哈NMAX实测仅17.2kW,误差超10%。 光阳150cc水冷发动机宣称热效率38%,实际仅34.6%。
隐蔽的是续航测试:钱江e系列宣称210km续航,实测高速工况仅剩132km。 用户吐槽:“仪表盘数字像薛定谔的猫,看着挺美,一拧油门就缩水。 ”
5. 政策与市场错位
2025年国六b标准实施后,300余家踏板车厂被淘汰。 某二线品牌经销商称:“升级排放要加SCR系统,成本涨2000元,终端不敢涨价,只能停产。 ”
反观头部企业,豪爵投资3亿建新能源实验室,宗申把换电站铺进县城,用“以旧换新”政策消化库存。
6. 用户真实痛点
鸡肋功能:90%用户不用行车记录仪,全系标配拉高售价;
设计缺陷:ADV车型离地间隙虚标,90%用户不敢走非铺装路面;
售后扯皮:智能车机死机问题投诉量同比涨180%,厂家回复周期超7天。
7. 渠道暗战
雅马哈在云南乡镇建快充站,30分钟补能80%;钱江搞“旧车折价”活动,二手机最高抵8000元;新大洲本田给外卖骑手定制版,加装大容量电池和防水储物箱。
数据显示,县级市销量占比从2023年的12%飙升至2025年的34%,经销商利润缩水至15%,比一线城市低20个百分点。
8. 行业悖论
行业陷入“参数竞赛”怪圈:
轮毂从10寸卷到13寸,通过性没提升;
车重从110kg增到148kg,宣称“高刚性”,实测抗扭刚度仅1.2万N·m/deg;
智能化沦为噱头,语音控制识别率不足60%。
用户用脚投票:2025年上半年,150cc复古款销量同比跌18%,实用型125cc通勤车增长9.7%。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