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电池小油箱:增程式汽车正在悄然改写市场格局

黄金周高速服务区里,新能源车排长队等充电的场景频频刷屏,而另一批车主则从容驶向加油站——他们驾驶的正是纯电续航突破400公里的新一代增程式电动车。

大电池小油箱:增程式汽车正在悄然改写市场格局-有驾

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呈现出一道分水岭:纯电动车增速放缓,而增程式车型却迎来爆发式增长。行业数据显示,前5个月新能源汽车销量中,增程式车型同比增长近50%,增幅远超纯电动汽车。

“大电池小油箱”的技术路线正成为市场新宠。宁德时代专门为增程式混动车型推出的“骁遥电池”,纯电续航可达400公里以上,并支持“充电10分钟,补能超280公里”的超快充体验。

------

01 市场反转,增程式迎来高光时刻

2025年成为中国增程式汽车发展的转折点。乘联会数据显示,2025年增程式汽车销量预计将达到220万台左右,同比增长80%。这一增速在新能源汽车各技术路线中一马当先。

曾经被质疑为“过渡技术”的增程式汽车,如今正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理想汽车凭借增程式车型在2024年取得超过50万辆的销量,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年销量冠军,并率先实现盈利。

更令人惊讶的是传统车企的转向。宝马在2019年停产i3增程式车型后,计划于2026年推出的iX5将重新采用增程技术。大众、现代、日产等国际品牌也纷纷布局增程式车型。

区域性消费差异明显。华东地区以38.7%的市场份额位居首位,华南地区私人消费者占比高达82%,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68%。增程式汽车在经济发达地区尤其受到青睐。

技术迭代推动市场扩容。2025年上市的增程式车型纯电续航普遍突破250公里,燃油发电系统热效率提升至42%,显著改善用户使用体验。

02 技术破局,大电池小油箱的黄金平衡

“大电池小油箱”技术路线成为增程式汽车崛起的关键。宁德时代市场部总经理罗坚表示,这种配置让增程式汽车实现了“电主油辅”的能源角色定位。

电池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是核心驱动力。宁德时代骁遥电池采用锂钠“混搭”的AB电池系统集成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新能源车型在低温环境下的续驶焦虑,实现“-40℃极寒环境可放电,-30℃可充电”。

增程器的小型化与高效化同样功不可没。上海交大许敏教授团队研究表明,新型增程器功率可从传统60-80kW降至20-30kW,推荐采用两缸发动机替代四缸结构。智己LS6搭载的1.5T增程器通过分层燃烧技术,将亏电油耗压缩在5.32L/100km。

用户体验的显著提升是市场接受度提高的重要原因。拥有5年增程式车型驾驶经验的车主马巍表示:“增程式车型全程由电机驱动,驾驶体验与纯电动汽车几乎一样平顺,可加油可充电,没有里程焦虑和充电焦虑。”

成本优势同样明显。同一车型增程版与纯电版电池容量差异在50kWh时,其价格差大约在2万元左右。即使考虑到后续增程车的纯电续航增加至400公里,其成本依然低于同级别的纯电车型。

03 场景致胜,精准切中消费痛点

增程式汽车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源于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分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增程式车型的消费者群体相对偏向中高端,在有多种用车选择的情况下,这一群体更倾向于拥有纯电动车舒适的都市驾驶体验,同时希望车内空间宽敞。

家庭用户成为增程式汽车的核心消费力量。消费者画像分析显示,REEV消费者中家庭增购用户占比达63%,显著高于纯电车的45%,反映出其对续航和实用性的双重诉求。

高频运营场景同样青睐增程式汽车。网约车、城际客运等场景下,增程式汽车日均运营里程250公里时较燃油车可节省燃料成本38元。宇通T400RE增程牵引车比同级别纯电重卡轻3吨,仅这一项每年就能为车主多赚近6万元。

下沉市场成为新的增长点。中西部地区虽然当前市场份额仅占12.8%,但增速达到年均46.7%,成都、西安、重庆等新一线城市的三四线市场渗透率正以每年5-8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

04 竞争升级,新旧势力同台竞技

增程式汽车市场的竞争格局正在重塑。目前,增程车销量主要集中在20万元以上的中高端市场,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测算,2024年前三季度,理想、问界分别占增程车市场份额的42%和34%。

新进入者不断涌入。2025年将有多家纯电车企推出增程车型,增程车玩家迅速增长。极氪、智己、埃安、阿维塔、小鹏、蔚来等多家原本专注于纯电动路线的车企,均官宣计划推出增程式车型。

产品差异化趋势日益明显。不同价格区间的产品策略各异:10万-20万元的A级增程车纯电续航约为200公里;售价20万元以上车型续航为300公里;400公里续驶里程的电池将配套定位更高的增程式车型。

技术竞争也在不断升级。阿维塔科技副总裁胡成太表示,增程式汽车未来的发展趋势将是“大电池小油箱”,随着电池包容量进一步扩大,增程式汽车未来还将朝着800V高压平台方向发展。

05 挑战仍存,可持续发展之路

尽管增程式汽车市场前景广阔,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技术路线迭代风险是最大的不确定性。若固态电池在2028年后实现商业化突破,可能压缩REEV的市场空间。同时,燃油车排放标准持续收紧与纯电车快充技术进步构成双重挤压效应。

政策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市场发展。2025年是新能源乘用车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2026-2027年将对新能源汽车减半征收车辆购置税。政策退坡可能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仍需完善。截至2023年底,全国增程式专用充电站数量突破1.2万座,高速公路服务区覆盖率从2021年的31%提升至67%。但区域分布不均衡,华东地区的服务网点密度是西北地区的4.2倍。

供应链安全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芯片、原材料等供应链挑战依然存在。尤其是动力电池核心材料的稳定供应,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

06 未来展望,从过渡技术到主流选择

增程式汽车的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平安证券研究报告预计,中长期增程式汽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750万台/年。2025至2030年中国增程式电动汽车(REEV)行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预计市场规模将从2025年的800亿元人民币攀升至2030年的35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4.5%。

技术融合创新将成为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固态电池与增程技术的结合可能带来新的突破。多家企业都计划在2027年实现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这将显著提升增程式车型的性能。

能源多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除锂离子电池外,氢燃料增程技术、甲醇增程路线等新形态正在加入战局。远程汽车探索甲醇增程路线,利用液态燃料能量密度优势延伸边界。

全球化布局将成为中国增程式汽车企业的新战场。预计东南亚和东欧地区到2030年将吸纳中国REEV总产量的15%。以长城汽车为例,其在俄罗斯、泰国、巴西等地建有全工艺整车生产基地,是国内车企海外属地化运营的典范之一。

------

随着电池技术持续进步和成本进一步下降,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将不断提升,价格也将更加亲民。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指出,增程技术有望成为未来全球汽车的主流技术,其环保、安全以及长续驶里程的特性将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对于消费者而言,增程式汽车提供的是一种平衡解决方案:日常通勤用电,长途旅行用油。这种“全场景适用”的特性,正是其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的核心竞争力。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