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晚间,比亚迪发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营收3712.8亿元,同比增长23.3%,首次超越特斯拉同期收入(41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995亿元)。与此同时,特斯拉半年收入同比下滑11%,净利润更是大跌30%。这份“成绩单”不仅让资本市场为之震动,也标志着全球新能源汽车竞争进入全新阶段。
一、营收首超特斯拉,数字背后的三重信号
规模效应凸显
比亚迪上半年销量约215万辆,全年目标550万辆,规模持续扩大。与之对应,特斯拉在全球的交付量已连续两个季度下滑,欧洲市场7月销量更被比亚迪反超50%。盈利能力分化
比亚迪归母净利润155亿元,同比增长13.8%;特斯拉非GAAP净利润仅167亿元,同比下滑30%。尽管比亚迪毛利率因“价格战”微降至18.01%,但仍优于多数传统车企。研发投入反超利润
比亚迪上半年研发费用高达309亿元,比同期净利润高出一倍,累计研发投入已突破2100亿元。高研发投入正转化为技术壁垒:10C闪充电池、全民智驾、天神之眼等新技术密集落地。
二、海外市场爆发,中国新能源“反向输出”
收入增速惊人:海外营收1354亿元,同比暴增130%,占总营收36.5%。
高端定价策略:在德国、巴西、澳大利亚等地,比亚迪车型售价普遍是国内2~3倍,Atto 3(元PLUS)欧洲起售价达3.8万欧元,直接对标大众ID.4。
多点开花:
巴西:上半年销量5万辆,特斯拉同期几乎为零。
澳大利亚:比亚迪2.3万辆对特斯拉1.4万辆。
香港:上半年4909辆登顶,市占率22.5%。
本地化布局同步提速:匈牙利欧洲总部、柬埔寨工厂、自建船队相继落地,泰国、巴西整车已出口至英国、德国、比利时等市场。
三、多品牌矩阵成型,从“性价比”到“高端化”
品牌梯度完整:
大众市场:比亚迪主品牌;
个性化:方程豹;
高端豪华:腾势;
百万级:仰望,仰望U8单月销量破万,成为首个销量破万的国产百万级品牌。
技术下沉:“全民智驾”把高阶智驾打到10万元级市场;“超级e平台”5分钟补能400公里,解决补能焦虑。
品牌向上带动ASP(单车平均售价)提升,对冲国内价格战带来的毛利压力。
四、资本市场用脚投票,市值破万亿
财报发布后,比亚迪A股涨4.34%,报收114.06元,年内涨幅超20%,总市值1.04万亿元。多家券商上调目标价,理由集中在三点:
海外高盈利业务放量;
技术领先带来的长期溢价;
规模效应摊薄固定成本,盈利弹性可期。
五、特斯拉的“反击”窗口还有多久?
产品周期空档:Model Y已上市五年,下一代平台车型一再推迟;Cybertruck产能爬坡缓慢,欧洲市场7月销量同比下滑40%。
价格与品牌 dilemma:继续降价虽能保销量,但会进一步侵蚀利润;不降价则面临份额流失。
供应链外迁成本:北美、欧洲工厂爬坡不及预期,制造成本高过中国30%以上。
马斯克在最新财报电话会上坦言:“如果不快速推出低成本车型,特斯拉可能永远无法重回头把交椅。”
总结:比亚迪营收首超特斯拉,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而是规模、技术、全球化、品牌力多维共振的结果。短期看,比亚迪凭借海外高盈利业务和技术迭代继续扩大优势;中长期看,特斯拉能否在下一代低成本平台、FSD商业化、能源业务上实现突破,将决定新能源“一哥”最终归属。
声明:以上内容与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和操作建议。
#搜索话题8月创作挑战赛#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