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约车之王坠落:广汽埃安为何被私家车主抛弃?
2023年,广汽埃安卖出48万辆新车,77%的增速让它稳坐新能源“黑马”宝座。 仅仅一年后,画风突变:2025年上半年,埃安累计销量仅10.8万辆,同比暴跌13.19%,月均销量缩水至1.8万辆。 ,曾经贡献45%销量的网约车市场,如今成了拖垮它的“罪魁祸首”。 当满街网约车都贴着“埃安”标志,私家车主们还会为这个品牌买单吗?
埃安的失速,始于B端市场的崩塌。 2023年,全国网约车新增85万辆,埃安独占22万辆,相当于每4辆新增网约车中就有1辆是埃安。 AION S一款车网约车占比超60%,年销22万辆的业绩背后,是出租车公司批量采购的功劳。 红利来得快,退得更快。 2024年起,全国网约车订单增幅骤降至个位数,深圳、济南等多地交管部门发布“市场饱和”预警。 B端订单断崖式下跌,直接让埃安销量腰斩。
,同样吃“网约车饭”的比亚迪和吉利,却活得滋润。 满街跑的比亚迪秦、汉,吉利几何A、曹操60,并未影响它们在C端市场的号召力。 反观埃安,私家车主一听到“AION S”,第一反应是:“这不跑滴滴的吗? ”一位广州车主直言:“买埃安? 我朋友还以为我改行开网约车了! ”B端依赖本无错,错的是埃安从未真正打入私家车主的圈子。
为了撕掉网约车标签,埃安押注高端品牌“昊铂”,结果摔得更惨。 2022年,昊铂高调登场,128.6万起售的超跑SSR号称“中国第一超跑”,2024年7-9月各卖1辆,10月销量直接归零。 主力车型Hyper GT更尴尬:2024年月销几百台,2025年直接跌破100台。 昊铂HT上市时鼓吹“36小时订单破3万”,实际交付8个月才勉强过万。 技术短板暴露无遗,车机卡顿、语音唤醒成功率在嘈杂环境中仅78%,被用户吐槽“智能座舱像智障座舱”。
智能化踏空,彻底暴露埃安的技术危机。 2024年行业从电动化转向智能化,吉利星愿搭载的Flyme Auto系统已实现手机车机无缝流转,华为问界M9智驾落地成行业标杆。 埃安却还守着三电技术“吃老本”,ADiGO系统被车主抱怨“导航卡死、语音装聋”。 一位Hyper GT车主愤然晒出视频:暴雨天语音唤醒失败,手动操作中控屏时差点追尾。 续航虚标,官方标602km,青岛车主实测满电仅跑100公里,维权时4S店反手报警称“影响经营”。
主力车型全线溃败,让埃安陷入“无车可卖”的窘境。 2024年,AION Y和AION S两款车占品牌总销量的84.77%,前者被贴牢“网约车专用”标签,后者因续航虚标遭用户集体投诉。 2025年救命稻草AION UT定价6.98万,对标比亚迪海鸥,结果月销仅数千台,不足竞品三分之一。 更荒唐的是内部打架:11.98万起售的AION RT上市首月仅卖出73台,与自家AION Y价格重叠,消费者直言“换壳割韭菜”。
财务窟窿越来越大,IPO梦碎雪上加霜。 2019-2021年,埃安净亏损超26亿元,2024年前4个月销量再跌41.16%。 2025年销量目标100万辆,上半年仅完成15%,目标完成率垫底行业(比亚迪39%、小鹏56%)。 去年传闻赴港募资10亿美元,如今杳无音讯,内部人士透露:“投资人看到销量报表就摇头。 ”
集团输血能否救场? 冯兴亚的“坚持一下”透着无奈。 2024年底,广汽启动“番禺行动”改革,计划三年推22款新车,埃安连现有产品都卖不动。 与华为合作智驾、接入鸿蒙座舱的规划尚未落地,而吉利极氪已凭Flyme Auto拿下年轻用户。 经销商库存系数高达2.1(健康值1.5),压货压力让渠道怨声载道。 一位山东销售经理叹气:“去年月月清库存,今年月月求退货。 ”
(完)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