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妈那十三分钟的发言,说白了跟给咱买车人泼盆凉水没两样。前脚理想i8发布会闹出的那场大冲撞,把乘龙重卡车头直接弹飞,老冯那天隔壁工地正好放视频,一群人看得嗷嗷直呼,粉丝喊牛,懂行的阴着脸。那画面,谁看头一眼,怕是要信了真有这等钢筋铁骨,结果后台拉锯,三家声明推来推去,全成舆论段子手,车主在边上被晾着。碰撞那事,听汽修厂阿明说,“这啥测试啊,典型秀肌肉,还不是让咱车主自己捏碎琢磨?”
理想和乘龙对着喷,一会儿直播对撞,一会儿又内涵汽研的标准套不住他们——这剧情比赵本山小品都抓马。圈子里流传,说现场那卡车根本是定制版,车头特地补焊加强,碰撞角度还怪得很,老马师傅念叨,“真正正经测碰撞那流程可比这麻烦多了,搞得花里胡哨,忽悠谁呢?”可潮水一退,三方后来那份联合声明和稀泥收场——除了流量,别人其实什么也没捞着。
其实吧,这些年新车一上来,500万级全球顶、重新意义行业……这种噱头标牌贴得比洗脚城还密。记得去年刘哥提车时就笑,“又升降悬挂,又魔毯底盘,说得跟闹鬼似的,用起来还不是一沾减速带全车哐当……”诸如智驾这些花头,销售嘴上说快能上天,进地库卡半天、人脸识别还常挂窗,你问他啥热效率,他顺嘴报一堆数字,可根本没人真懂门道。后头官方说法一换,数据又变了。
新势力里配件全是那几家,电池、芯片、舱都集中供,群里小李子买了新i7,换了个壳,核心还不是那俩供应链搞定。正经说硬件,拉不开太大差距,嘴皮子才成了决胜场。谁老实讲真话,展厅清风扫过,这就逼得所有人都学着装糊涂,行业里有点底的都知道,“参数不全说,光亮一半脸”,剩下就指望买家瞪大眼。
买车闹心还在后头。铺天盖地广告、天价代言、楼下写字楼LED,大裤衩轮番播……销售说啥政策都是短暂,逼着下单,气得老姚搓盘子发微信泄愤。真金白银全算进车价,最后咱成了埋单王。更离谱的是,有次朋友加了“车主维权群”,聊到魔毯底盘那事,车友东哥刚买新顶配,头一回走村路,被颠到怀疑人生,“这悬挂还不如我二手轩逸软”。旗舰智驾说得神乎其神,走小区地库门进不去,转弯直拉警报。市面吹着风的冷热新科技,落到实际全一地鸡毛。
真要较真儿,老车型那会还没这么多玄乎东西,前几年表弟那辆临沂产国产SUV,破空调齁人仨夏天,没啥可吹的,倒也踏实开了快十年。现在的主机厂,造着一车软件,花式攒词出彩虹屁,咱这些开惯了老桑塔纳或者轿运的,连轮毂盖啥时候带锁芯都算惊喜。冷门配置?有人说理想i8某批次偷偷塞了一个夜视成像头,点进去一看,只有菜单啥都不显示。隔壁修理厂阿强还吐槽: “你问他胎压监测是胎内还是胎外,能有人答得明白?”
维修的时候那些浮夸的宣传,基本没一个管用——小道消息说新智驾芯片一有事保内直接给你换老款型号,找师傅查出来一肚子气。有师傅咂摸,看着客户怒气,“买车这事吧,其实烧都是心火,智商税谁都少不了。”用车里头误区多得唠不完:自媒体吹风那些自动泊车,真还赶不过媳妇一脚油门;官方打着顶配中控屏幕的理念,实际出保维修费大到吓人。
车主信任,慢慢被一点点消耗到快见底。去年还琢磨着加钱上高配,这一年没见几回车场说真话,都在顺社会风:“领导说了算”。滚雪球越吹越大,溅了谁一脸泥,最后谁收拾残局?没人关心。那些信心,慢慢都长杂草,还能有多少人指望安全带是真用、气囊是真弹?
周末回村碰上老叔还是骑三轮,嘟囔了句,“新车都不实诚,还是老玩意儿稳妥点。”后来我想起上回在小区地库,看见一个i8蹭掉前杠,主人低头骂着娘搓方向,边上几个娃掏手机录短视频,画面糊得很。但咱买车图个啥呢?最后还是钥匙一插,脚下这条路得自己咬牙往前开。
信口说起哪的八卦,“放心吧,他们外头说的那些,全是气话,真心少。”碰上啥出格事儿,大家早都麻木了。我现在现身说法,是不是后悔?嗨,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能踩油门,买车别太当宣传真,擦亮眼慢慢用,总有一两次出乎预料——反正保养还得找老马,车心里那点安全感,不太指着谁给。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