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中国车一出门,连德国人都得把啤酒含在嘴里,生怕一不小心喷出来——毕竟谁能想到,昨天还在南方小镇晾玉米的东风风行,今天就拎着星海V9,直接登门拜访了德国汽车的老家,还一副“来搅个局,顺便吃顿烤猪肘”的派头。昔日我们是贸易小白鼠,现在敢在慕尼黑车展把肌肉亮出来。这出国门的架势,比某些出国深造的表哥还溜。
慕尼黑车展这种地方,普通人一辈子怕是只能在知乎上围观,汽车圈内却像春晚红毯,谁家豪车不溜达一圈都好意思说自己国际范儿?东风风行这回不光把星海V9亮了出来,还带着“星海S7”“FRIDAY”,一窝端似的跟德国人一起比划“品控”“技术”“新能源”。按理说,这就是中国车争气的时候,可惜我还记得小时候,国产轿车的名字多半比寿命长。现在倒好,直接强推插混MPV,价格还卡在20万以内,逼得那些愿意攒宝马零头的钱包房车大妈大叔陷入沉思:省下的钱是用来买更好的火锅底料,还是补补理财产品的亏空?
要说东风风行有两把刷子,那还得看看这星海V9,刚在国内上市24小时,订单突破两千多台,气势如虹。瞬间让人怀疑,中国人买车,是不是像买白菜那么容易:只要便宜、功能多、还智能……谁还要“某某德国血统”那套自我感动。更有趣的是,这台车明明可以走稳健大叔路线,偏偏还玩起了新能源高端,全场景出行,搞到家庭主妇和商务精英一起犯花痴。难不成是为了怼脸上那句“你行你上啊”?
话说回来,咱们中国品牌跑欧洲,跟村口小卖部进驻高档商场差不多,有人欢喜有人疑惑。老外眼里,中国车企像带着辣条独闯西餐厅的少年,气宇轩昂,但难免让人疑问:你准备好了吗?别让人吃了个新鲜,味道没准是“五香+科技”,却能让老外牙齿打颤。但按最新人设——不是出口点螺丝+发动机就算“出海”,人家要在海外搞经销商大会、全球战略发布、智慧出行,还自信得像要和特斯拉掰手腕。只这么一搅和,慕尼黑人估计一阵头皮发麻,这车怎么不是德国造的,这展台怎么没写着“宝马出品”?要不要再检查下车门缝里是不是藏着中国大妈自带的折叠小板凳。
别笑,昔日出海多半是看哪里门槛低往哪儿窜,典型的“人家不要的我们抢着要”。现在倒好,东风风行们转身杀进高标准欧洲市场,说要咱也来证明点东西。欧洲市场不光要求高、门槛高、标准还高冷得发指。你以为是来卖车,其实人家要看你是不是能考进“全球汽车学院”,还得张贴“The Best of China”的奢侈资格。但中国品牌不怵,就喜欢这种劣势翻盘的气氛,看着一溜的“技术跃升”“本地化服务”,让人恍惚以为是团建口号,仔细一查还真有点门道。
所谓“乘风双擎2030计划”,是那种看了就让人肾上腺素噌噌的战略蓝图,说是得投200亿砸市场,2029年冲30万辆海外销量,感觉像我要靠写段子买套房一样励志。他们还搞“四大跃升”,听起来像是网络小说里主角修为:技术得牛,产品得稳,渠道得广,服务得贴心。总之,要从原来贴外卖单的“中转站”做起,变成自己主打的“国际好东西”。以后的服务网点可不是以前那种“能修就行”的临时摊,直接往德国小镇搬,搞不好未来中国电动车的售后服务比本土的还周到。
其实,中国车企们早年间的出海路,类似于一帮刚学会骑车的小学生去外地挑战“异地考试”,跑到东南亚、非洲,每一单卖出去都像凭运气买彩票。2010年前后风行打下缅甸、越南、小老挝名号,彼时一台车卖出去就能进官网发“重大突破”的通稿——如今倒好,百台出车到埃及都不带眨眼。最近这几年更是猛,销量增长近30%,拿下好几个新市场,一不小心还在中东南美刷了波存在感。要不是德国人开车比较稳,怕是欧洲高速公路上早就挤满了中国车四轮朝天的谣言。
当然,咱们中国品牌玩出海这套“支点理论”也够精明。欧洲,好歹是汽车工业发源地,无论是标准还是话语权,拿下欧洲等于在汽车学术圈混了个“国际认证”。有了这张通行证,其它地方的市场准入难度也能降半级;卖车不只是看折扣和红包,连你服务标准都得上升一个level,也免得哪个不长脑子的欧洲小哥吐槽“这就是中国质造?”——要说咱品牌向上,非欧洲不可。你见过哪个国产电动品牌说自己“征服”非洲后,能起来人设?没戏,只有“欧洲认证”,才等同于自主品牌进化。
还有一点,在欧洲搞新能源,简直天时地利人和。欧洲政府为减少尾气,把油车盯得比逃课老师还紧,谁敢卖点排放超标的老爷车和旧电瓶,立马罚款当头。中国新能源创新快,打智能、玩性价比,可以说刚好遇见有需求、有氛围的好档口。顺带熬出来一批海外运营团队,将来啥南美中东,都是以点带面,从德国脑门儿辐射到全球的节奏。甚至想想都刺激,到时候全世界小朋友玩遥控车,上面的Logo都换成“行走江湖靠东风”。
虽然现在看着高调,其实咱造车的心酸没人懂,十六年时间,从缅甸路边摊到德国车展主舞台,谁还不是借着旧地图杀新战场?不少人感叹这跨度,仿佛是小镇青年逆袭成国际超级巨星。不是我说,很多中国企业的梦想,都是从“能够走出去”到“能够走上去”。以前卖到国外是大新闻,现在则是“撬动市场、争夺标准定义权”的新赌局,说白了,就想让德国人也得学着看中国说明书。
当然,慕尼黑车展只是开始,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头一次跨出国门,人家或许还会投来“东亚神秘力量”的微笑,你要真想扎根,得准备好八百个版本的服务条款,还有十种可能让德国大叔大妈心跳加速的车载应用。到那个时候,咱能不能把全产业链摆出来,让全球买单,才是真本事。
谁说我们不能在欧洲抢生意?东风风行这波走的就是“集团军作战”,以前是单打独斗,现在全面上线,上至技术下到售后,“走出去”变“走上去”。等哪天德国人光顾中国展台跟着一起喊“价值越级”,那才算真地道。
话说回来,咱们能进得了慕尼黑,也能走下更大的舞台。只是到那天,希望星海V9别把德国香肠塞进自己中控台储物盒,也别学老牌车企出门就忘了自己家四合院的路。至于我——只能靠掰着手指头数着,等着哪天全世界马路上都是中国车,我也混个“汽车王国自来水”的称号。谁让我们一直在被黑和自黑的路上,笑着看世界变得越来越不正经呢?
我们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有内容调整需求,请提供依据以便依法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