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5年自吸车后换涡轮增压车,才懂自吸和带T的差距有多大

握着方向盘的手都在抖——这是我第一次开涡轮增压车的感觉。开了五年平顺如水的自吸车,突然切换到带T的座驾,仿佛给自行车装上了火箭推进器。油门轻轻一点,后背就结结实实地撞向座椅,推背感来得毫无征兆,心脏差点蹦到嗓子眼。旁边陪驾的朋友哈哈大笑:“怎么样?是不是像喝了三杯浓缩咖啡?

五年前我买第一台车时毫不犹豫选了自吸。那时候老司机们都说:“带T的都是样子货,保养贵还容易坏!”可如今看着满街跑的涡轮车,听着年轻同事眉飞色舞讲着驾驶乐趣,我终于按捺不住换了辆1.5T新车。这一个月开下来才彻底明白,自吸和涡轮的差距,早不是老黄历里写的那样了。

■ 迟滞?那都是老皇历了!

开5年自吸车后换涡轮增压车,才懂自吸和带T的差距有多大-有驾

还记得拿车第一天,我特意找了条空旷道路测试传说中的“涡轮迟滞”。深踩油门那瞬间,整个人都绷紧了——结果发动机几乎是同步响应,丝毫没有记忆中“踩油门要等三秒”的尴尬。后来查资料才知道,现在十几万的车都配了电控涡轮和双涡管技术,像是长安CS75 PLUS用的可变截面涡轮,官方数据显示迟滞控制在1.8秒内。

有次在市区红绿灯起步,旁边并排的凯美瑞(2.5L自吸)想抢道。我随手轻点油门,车头立即往前窜出半个身位,后视镜里还能看到对方司机惊讶的表情。这要放在以前开自吸车时,非得把油门踩进发动机舱不可。

开5年自吸车后换涡轮增压车,才懂自吸和带T的差距有多大-有驾

■ 保养成本算笔明白账

换车前最担心的就是养车费用。朋友老张的涡轮车每次保养都要多花好几百,这事念叨了整整五年。但真去4S店做首保时,维修清单让我愣了半天:更换全合成机油机滤、常规检查,总共才比同事的同品牌自吸车贵了120块。

开5年自吸车后换涡轮增压车,才懂自吸和带T的差距有多大-有驾

维修师傅指着架子上两罐机油解释:“您这1.5T要用SP级全合成,自吸车用SN级半合成就行。差价主要在这儿。”他顺手抽了张保养周期表:“火花塞换得勤些,不过单个便宜二十块,一万公里多花几十元,还不够您加满半箱油。”

■ 高速超车像开了外挂

开5年自吸车后换涡轮增压车,才懂自吸和带T的差距有多大-有驾

上周跑长途的经历最让我震撼。经过沂蒙山区时遇上前面的集装箱货车,连绵上坡道它开得跟蜗牛似的。要是以前开1.6L自吸车,这时候只能老实跟在后面闻尾气——转速踩到4000转都提不起劲。可这回降到三档,转速刚到2000转,涡轮介入的嗡鸣声刚起,车子就猛地往前冲。五秒内完成超车,后视镜里货车瞬间变小。瞥了眼仪表盘:扭矩峰值285牛米,比老车足足高出43%!这差距就像自行车突然换成电驴,劲儿来得又快又猛。

■ 加油站的意外惊喜

开5年自吸车后换涡轮增压车,才懂自吸和带T的差距有多大-有驾

最打脸的当属油耗。提车时想着“动力强了油耗肯定高”,咬牙加了满箱95号油。结果跑完700公里高速,表显油耗才5.9L!比之前1.6L自吸车跑高速还省0.8L。加油时掐指一算,95号油比92号每升贵五毛,但省下的油钱足够抵消差价还有余。难怪现在出租车都换涡轮车了——接单小哥告诉我,他的1.4T朗逸每天跑三百公里,每月油钱能省出两顿火锅。

■ 保养秘籍大公开

当然涡轮车有些特别讲究。首保时师傅反复叮嘱三件事:冷启动要热车30秒等机油润滑涡轮;激烈驾驶后别马上熄火;最关键的是必须按时换全合成机油。他指着车间里一台拆解的涡轮增压器说:“见过烧成碳渣的叶片吗?都是用了劣质机油的下场。”吓得我当场续了保养套餐——毕竟省下的油钱足够覆盖养护费了。

现在再开回原来的自吸车,反而觉得像切换成节能模式。自吸发动机那种细腻的油门响应、高转时清亮的声浪,堵车时确实更惬意;但需要超车时的游刃有余、高速巡航的经济性,又让我对涡轮车欲罢不能。有回等红灯时遇见辆老款2.0L自吸车,车主羡慕地盯着我的尾标问:“带T的现在真不烧机油了?”我笑着指指仪表盘:“跑八千公里了,机油尺还在中线呢!

真要说怎么选?其实就像选咖啡。自吸是杯醇香手冲,讲究的是从容韵味;涡轮则是意式浓缩,要的就是那口浓烈。技术早把老涡轮的毛病治好了九成,剩下的那点保养差价,换来的可是随叫随到的底气和关键时刻的安全保障。反正我这个“前自吸党”是回不去了——毕竟体会过涡轮介入时头皮发麻的爽快感,谁还愿意在超车时提心吊胆地数秒呢?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