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买二手车,渠道是越来越多了,很多大型的二手车平台也做得风生水起,看着就让人觉得挺正规、挺放心的。
这些平台为了让你买得明白,通常会给每台车出一份详细的检测报告,上面还有个分数,比如说“车况得分95分”。
一听到这个分数,很多人心里可能就乐开了花,觉得这跟考试拿高分一样,说明车子基本没啥毛病,跟新车也差不离了。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这个看起来很美的“95分”,会不会是商家的一种宣传手法,里头藏着咱们普通消费者看不懂的门道呢?
咱们今天就通过一个真实的例子,来好好聊聊这个事。
前段时间,在西安就发生了这么一件事。
有位先生在当地一个挺有名的二手车平台上,看中了一台2020年的别克GL8。
这车无论是家用还是商用都挺合适,所以关注度一直很高。
平台销售也很热情,很快就把他们自己出具的检测报告发了过来,报告上最显眼的就是那个“95分”的车况评分。
这位先生一看,分数挺高,心里也挺满意,但转念一想,报告上又写着车子有好几处喷过漆,甚至还有一个车门是换过的。
这就让他犯了嘀咕:又喷漆又换件的,怎么还能得这么高的分?
这分数到底是怎么算出来的?
是不是有点水分?
抱着这种疑虑,也为了买个踏实,这位先生决定自己花钱请一位独立的第三方车辆鉴定师,再给这台车做个全面的“体检”,看看这95分的背后,车况到底是个什么水平。
鉴定师到了现场,和客户碰了头,就开始了细致的检查。
这台GL8从远处看,确实挺像那么回事,外观收拾得干干净净,很有卖相。
但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鉴定师绕着车走了一圈,很快就发现了一些问题。
比如,车身上某些部分的油漆颜色,和原厂的颜色有细微的差别,在特定的光线下尤其明显。
这就是后补的漆, 调色技术再高,也很难做到和原厂经过高温烘烤的漆面一模一样。
当然,光用肉眼看还不够,得用上专业的工具——漆膜仪。
这个小仪器就像是医生的听诊器,能“听”出车身钢板上覆盖的漆膜厚度。
原厂车漆的厚度一般都在一个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比如100到150微米左右。
如果某个地方的数值远远超过这个标准,比如到了三四百甚至上千微米,那就说明这个地方不光是喷了漆,底下还刮了很厚的腻子,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钣金修复”。
经过仪器一测,这台GL8的右后门和右后翼子板位置,数值明显偏高,证实了存在钣金修复。
可是在平台给的那份报告里,对这些地方的描述仅仅是“喷漆”。
这里头的差别可就大了。
喷漆,可能就是一些小刮小蹭,为了好看补一下,对车子本身影响不大。
但钣金修复就不一样了,它意味着这个地方曾经受过撞击,导致钢板变形,需要通过敲打、拉伸等方式把形状恢复过来,再用腻子填平表面。
这说明碰撞的力度要比单纯的刮擦大得多。
平台报告里把钣金修复模糊地称为喷漆,虽然不能说完全错误,但显然没有把最真实的情况告诉消费者。
接下来,鉴定师把重点放在了那个已经承认更换过的左后门上。
既然卖家都说了是换过的,那纠结它是不是原厂件就没意义了,关键是要搞清楚,当初是多大的事故才需要把整个门都换掉?
有没有伤到车身的“骨架”?
鉴定师仔细检查了连接车门的B柱,以及车门下方的门槛梁等关键结构部位,反复确认没有切割、焊接或者变形修复的痕迹。
检查结果是喜人的,这些结构件都是完好的。
这说明当时的事故主要集中在车门本身,没有对车身主体结构造成损伤。
这对买家来说,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好消息。
外观检查完,就该看“内脏”了。
打开引擎盖,这台2.0T的发动机舱里头看起来还算规整。
鉴定师的检查顺序是从外到内。
首先看覆盖件,比如引擎盖、翼子板,除了前保险杠因为是塑料件容易更换外,其他的金属覆盖件螺丝都没有拧动的痕kana。
这又是一个好迹象,一般情况下,如果车头没发生过比较严重的碰撞,这些覆盖件是不会拆下来的。
接着检查更核心的部位,比如支撑车头的两条纵梁,这是车身骨架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仔细观察,两条纵梁都保持着原厂状态,没有撞击修复的痕迹。
保险盒里也干干净净,没有泥沙和水渍,排除了水泡车的可能。
车尾的检查同样重要。
因为之前发现了后翼子板有钣金,所以得格外小心。
鉴定师掀开了后备箱所有的盖板和衬垫,露出了里头的后围板和翼子板内侧。
后围板没有问题,但左后翼子板的内侧,能看到一些修复时留下的痕迹,这和外观的检测结果相互印证了。
最后一步,是把车开上升降机,检查底盘。
这是很多普通人看车时最容易忽略,也最难检查到的地方。
底盘的情况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和后续的维修成本。
升起来一看,车底的纵梁等主要结构件也都完好无损,再次排除了车辆发生过严重追尾或者托底导致结构受损的可能。
不过,也发现了一些小毛病,比如排气管上有一个被石头磕出的大坑,更重要的是,连接车轮和变速箱的半轴油封处,有明显的渗油痕迹。
这意味着这个部件已经开始老化,虽然暂时不影响开,但买回去之后,用不了多久就得花钱去修理更换。
经过这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检查,这台“95分”的别克GL8的真实车况就完整地呈现在了大家面前:它没有伤筋动骨的结构性事故,发动机变速箱等核心部件静态检查也正常,但是,它也绝非“准新车”,而是有过更换车门、多处钣金喷漆修复,并且还存在半轴渗油等需要后续整备的问题。
说到这里,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个“95分”。
现在大家应该明白了,这个分数评价的重点,是车辆的“骨架”是否健康,也就是A、B、C柱、纵梁、底盘这些核心结构件有没有受损。
只要这些地方没事,哪怕全车都喷了一遍漆,有很多钣金修复,扣分也不会太多。
所以,95分并不代表车况完美,它更像是一个“无重大事故”的及格认证。
最后,那位先生在听完鉴定师全面、客观的讲解后,心里有了底。
他知道了这台车的优点,也清楚地了解了它的缺点和未来可能需要花钱的地方。
经过一番权衡,他觉得这个车况还在自己的接受范围之内,最终还是决定买下这台车。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在二手车市场,无论是面对商家还是平台,信息永远是最宝贵的。
那些看起来很专业的报告和诱人的高分,可以作为参考,但不能完全迷信。
它可能隐藏了一些商家想让你忽略的细节。
对于我们普通消费者来说,如果自己不懂车,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在决定掏钱之前,请一位真正独立、专业的第三方鉴定师来帮你把把关。
花几百块钱,买一个明明白白,避免将来花几千甚至几万块钱去填“坑”,这笔账,怎么算都是划算的。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