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

讲真,最近台湾那个网红“馆长”去大陆逛了一圈比亚迪,回来整个人CPU都快烧了,说在台湾买车简直就是被当街抢劫。

这个事儿,典中典。

就像你一直以为隔壁老王家天天吃糠咽菜,结果有天串门发现人家不仅天天开席,而且吃的还是你听都没听过的分子料理,最关键的是,结账只要你家楼下沙县小吃的钱。

太阳都要一个趔趄。

这道海峡,现在已经不是地理上的那一百多公里了,它是一道价格结界,一道智商税的收费站,一道把现实世界和大型付费内测服隔开的次元壁。

大陆这边的车市,现在已经不是什么红海蓝海了,这是血海,是黑暗森林,是修仙小说里那种一万个外门弟子为了一个筑基丹打出狗脑子的蛊王争霸赛。车企不是在卖车,是在渡劫。要么成仙,要么成盒。你看小米,上来不是切蛋糕,是直接掀桌子,说今天谁也别吃了。你看乐道,不仅掀桌子,连餐厅里的蜡烛都顺走了。大家为了活下去,什么底裤都不要了,什么技术都给你怼上,什么价格都敢报,主打一个“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而海峡对岸呢,岁月静好,仿佛还在玩着回合制游戏。特斯拉Model 3,大陆卖23万,台湾卖将近38万人民币。宝马Z4,大陆50多万,台湾奔着80万去。

这个差价是什么概念?就是你在大陆买一台车,剩下的钱够你再去买一台一模一样的,然后还能剩下点钱,请全家人去夏威夷度个假,回来还能给家里的狗换个纯金的饭碗。

这简直就是把消费者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

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税。是是是,税肯定有原因,但你要是觉得全是税的问题,那你就太天真了。这就好比一个学渣每次考试都倒数第一,你问他为什么,他说“因为笔不好用”。

墨西哥、印度的汽车关税比台湾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人家车价也没这么离谱。问题的核心,从来就不是那百分之十几的关税,而是那堵看不见的墙。

一堵叫“保护本土产业”的墙。

这个词儿听着是不是特别伟大光荣正确?为了我们自己的孩子,必须把外面的野狼挡住。

听起来很美好,但现实往往是另一个故事。

这个故事我作为一个买过几台破车的中年人,看得太明白了。所谓的“保护”,最后往往保护的不是产业,而是几个躺在功劳簿上不愿意起来的“巨婴”。你把全世界的竞争都给他挡在外面,指望他闭门造车,突然有一天开窍了,给你造个宇宙飞船出来?

你这是在养儿子还是在养宠物猪?

几十年的“保护”下来,保护出了个啥?保护出了一个市占率从八成跌到五成的“本土品牌”,保护出了一堆只会玩CKD散件组装的“装配仙人”。他们不叫造车,他们叫汽车界的乐高大师。大陆这边都已经开始玩“星际争霸”了,他们那边还在“俄罗斯方块”。

最骚的操作是什么?是对大陆车严防死守,摆出一副“你过来啊”的架势,仿佛比亚迪是什么三体人派来的水滴,一进来就能把他们给二维化了。结果扭头对美国车就大开绿灯,那态度叫一个谄媚。

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有驾

这操作,已经不是商业逻辑了,这是玄学。

写到这里我突然发现,我这个修仙的比喻可能有点过了,但你别说,还真他娘的贴切。

大陆车企就是那帮野路子出身的散修,没背景没资源,天天被名门正派(传统巨头)追着打,为了活命,只能修炼各种邪门功法,什么“价格屠城大法”、“配置通天术”、“闪电交付阵”,一个个都杀疯了。而台湾市场就像一个被结界保护起来的洞天福地,里面的修士们每天打坐喝茶,岁月静好,偶尔卖一颗天价丹药给凡人,美其名曰“固本培元”。

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有驾

他们防的不是车,是现实。他们防的不是倾销,是真相。他们防的不是比亚迪,是让台湾消费者知道,自己花了买“仙丹”的钱,结果到手的可能就是个大力丸。

这种“保护”的最终结果,就是市场变成了一潭死水。消费者没有选择,只能含泪吞下高价。而那个被保护的产业呢?它失去了所有进化的动力,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温室宝宝。我有时候看这些新闻,就想起我小时候买四驱车,老板说日本原装马达好,一个顶国产十个,其实里面都是一样的铜线。

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有驾

讲真,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小市场就是这样,不保护,一天就没了,保护了,就成了一潭死水,怎么都是死。这是一个无解的局。

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有驾
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有驾
台湾网红看比亚迪后破防:我们买车就是在被当街抢劫!-有驾

大陆为什么能把车价打下来?因为有特斯拉这条哥斯拉。当年把特斯拉放进来,本意是让池塘里的小鱼们跑快点,结果没想到这帮小鱼直接进化成了食人鱼军团,现在扭过头来开始啃哥斯拉的脚皮了。

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实验室,在中国的马路。只要老头乐和外卖小哥足够不讲理,你的AI就得被迫进化。同样,一个健康市场的关键,不在于关税高低,而在于有没有一个能把所有人都逼疯的“卷王”。

所以,台湾车市的“价格鸿沟”到底是什么?

它不是税,不是成本,它是一种信息茧房的实体化。它是一场大型的、由少数人导演、多数人买单的行为艺术。在这场艺术里,逻辑是不重要的,性价比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维持那个“我们不一样”的幻觉。

对于那边的消费者来说,怎么办?没办法。

最好的选择可能就是多看看“馆长”这样的直播,多骂几句。毕竟,情绪的宣泄,有时候比降价两万块本身更让人舒坦。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胜利,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至于那道鸿沟,它就在那里,不悲不喜,只是默默地提醒着所有人,这个世界,有时候就是这么荒诞。

本文以传递社会正能量为核心,若存在表述不当或侵权情况,请联系我方进行修正或删除。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