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亏损持续扩大,资本负债率高企——这个局面与中国汽车市场销量节节攀升的盛况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人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卖得越多、赚得越少,成了不少车企的真实写照。近两年,价格战愈演愈烈,行业内卷步步紧逼,让多数车企陷进了“增收不增利”的泥潭。如何既能守住销量大关,又不让产品均价一落千丈?在“性价比”标签之外,中国自主品牌要如何讲述属于自己的品牌故事,积淀独特的豪华气质?这些疑问像过年贴的对联一样,被摆在了所有国产品牌面前。
回望刚刚过去的10月,领克交出了月销突破4万台的成绩单,平均成交价超过20万元。销量与均价双双跃升,着实让人侧目。这个数据背后,有没有什么独到的门道?如果说销量的提升凭的是产品力和渠道能力,那均价的突破依赖的又是什么?未来,领克如何延续这样的成绩单?从长远来看,又该如何真正把“全球新能源高端品牌”的名头坐实?这些问题,值得慢慢掰开揉碎来细品。
领克在10月实现“量价齐升”的核心动力,归根结底在于高价值产品线的发力。其旗舰车型——领克900,官方指导价区间为30.99万至41.69万元,仅10月就卖出了7000多台,占品牌总销量的约18%。有句老话说,“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领克900不仅撑起了高端市场的门面,还拉高了品牌的整体溢价能力。累计交付量已经突破4万台,并且连续6个月稳居高端全尺寸混动SUV市场前三。成绩稳定如磐石,直接助推了领克品牌价值的提升。
从产品定义上看,领克900是一台定位于旗舰大六座SUV的车型。空间方面,整车得房率超过88%,座椅之间最长距离达到了1.7米,带来宽绰的乘坐体验。娱乐配置上,配备了前后双30英寸巨幕大屏,可实现四分屏显示,再加上哈曼卡顿音响系统,主打一个“坐享其成”。动力与操控层面,零百加速最快仅需4.3秒,配合闭式双腔空气悬架和CCD连续可变阻尼电控减震系统,既保证了驾驶乐趣,也兼顾了舒适感。智能辅助驾驶方面,全系标配激光雷达,顶配车型拥有多达29个传感器,搭载千里浩瀚H5、H7方案和高算力芯片。整体来看,领克900不只是“堆料”,而是在智能化和豪华体验上全面拉满。
想要延续10月的好成绩,光靠一两款爆款远远不够。新产品是领克未来增长的核心引擎。10月,领克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推出多款新车,新能源和燃油车型同步发力。智能电混四驱轿车领克10 EM-P、家庭豪华智混SUV全新领克08 EM-P上市首月便实现“整车万台下线”,其中08 EM-P已交付第一万台新车。市场对这两款新车的反应可谓“热锅上的蚂蚁——急不可耐”,为后续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燃油车阵营里,第三代领克03进行了全面升级。搭载Drive-E 2.0TD T5 Evo发动机,匹配爱信8AT变速箱,输出功率达到272马力、400牛·米,百公里加速提升至6.5秒。智能化方面配备了LYNK Flyme Auto车机系统和千里浩瀚安全辅助驾驶H3方案,还新增了智驾小蓝灯。与此2026款领克09四驱探索版定位为燃油运动豪华大五座SUV,依托SPA原生豪华架构,继承沃尔沃的安全基因。无论是中控大屏,还是座椅通风、加热、按摩以及空间布局,每一处都在为豪华体验加分。
讲到这里,不能只盯着产品本身。一个品牌能否“熬成婆”,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能不能构建出专属的文化生态。正如奔驰讲究内饰,宝马注重操控,沃尔沃以安全著称,领克自诞生伊始就把汽车运动融进了品牌基因。10月17日,成都领克汽车运动体验中心正式开业,与宁波中心东西呼应,领克汽车运动体验中心已经形成了“东宁波,西成都”的双格局。三家体验中心共同打造了赛道体验、驾驶培训、文化传播于一体的高性能社交场域,让用户从“车主”变“车手”,体验到了汽车运动的乐趣。
不仅如此,10月18日至19日,领克年度性能IP“赛道嘉年华”也如期上演。这场性能车迷的聚会,是品牌性能基因的集中展示,也是领克与用户之间独特的沟通方式。从世界冠军的赛道故事,到用户手中的性能座驾,对性能的热爱不分年龄、圈层、身份,高低远近都能找到归属感。俗话说,“山高路远,总有知己”,领克用自己的方式,拉近了与用户的距离。
再说购车政策,2025年是中国对新能源汽车全额免征车辆购置税的最后一年。对于消费者来说,今年第四季度是一个难得的购车“窗口期”。针对这一节点,领克推出了相关优惠保障。只要在2025年11月30日24点前完成任一新能源车型大定锁单,如因非用户原因延至2026年开票交付,导致用户购置税优惠减少,领克将提供最高1.5万元的购置税差额补贴。购买燃油车型的用户,也能享受最高1.5万元购置税补贴、最高5000元保险补贴、最高3000元加油礼遇。优惠措施多管齐下,既考虑到了新能源用户的实际需求,也兼顾了传统燃油车消费者的利益。
市场纷繁复杂,“一招鲜,吃遍天”早就不适用。企业要想站稳脚跟,既要有金刚钻,也得会揽瓷器活。领克这盘棋,怎么下,怎么走,或许还得看市场和用户的共同选择。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基于公开资料整理,仅为行业观察与信息参考,不构成投资或消费建议。文中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所涉车型及政策信息以官方渠道为准。若有疏漏或错误,欢迎留言指正。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