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展厅门口停住脚步,盯着挂牌价出神:8.98万元,电池不算在内。
短暂的沉默里,能听见几个心里小算盘在啪啪作响——到底买车还是买电池?
这就是这回红旗出的难题,也是它精心留下的悬念:时代换电版来了,车卖得便宜,电能如何定价,官方还没说。
车很清爽。
来自一汽红旗的这款2025款E-QM5时代换电版属于新入门档,外观比去年的款式更简洁,前脸去掉了封闭格栅里的竖向镀铬条,灯组周围那些“框框”也不见了,尾部保留了L形尾灯,只是在细节处加入了银色点缀,显得更冷静些。
轮圈规格225/55 R17,17英寸的铝合金或钢制轮圈可选,官方给了配置表,实车细节还有待路面检验。
内饰是容易掀起讨论的地方。
方向盘仍是三辐式,中控屏悬浮式,换挡从副仪表台区域移到了怀挡,换挡区的杯架也被重新设计。
材料并不全是豪华皮,采用仿皮和织物混搭,配置上接近此前的500KM出行版:远程解锁、雨量感应雨刷、后排出风口、自动大灯、定速巡航等日常功能都有。
而像前碰撞预警、主动刹车、后驻车雷达这些更高级的主动安全配置,只有在顶配的610KM PLUS上才能看到,时代换电版则没有列入。
动力和电池数据直接明了:前置单电机,最大功率110千瓦,峰值扭矩205牛·米。
电池采用56千瓦时的磷酸铁锂,CLTC续航写着500公里,最关键的一条是支持换电,这也是这款车的卖点之一。
能换电,对跑网约车的车主友好,补能时间像打包外卖一样快;对普通家庭买家来说,成本结构变得复杂——车便宜,电池可能要租用,月摊销多少、续费规则怎样,都还在空白处。
市场定位上,E-QM5把移动出行市场当主要目标,同时也向个人用户开放。
把它放到同级阵营来看,竞争不算温柔:比亚迪e7在10.38万起步,荣威D7 EV、丰田bZ3都在更高价位,红旗这次以较低标价掀起一波关注。
销量方面,红旗E-QM5在今年9月卖出了6493辆,这样的成绩说明市场有需求,也说明品牌力还在发挥作用。
围绕这款车,网上的声音分两派:一边认为换电模式是解决城市用车痛点的利器,续航焦虑能被快速补位,城市运营效率提升明显;另一边担忧长期成本和安全配置缺失,认为少了主动刹车的保护,日常行驶时要多留神。
专家评论则提醒,换电要看全国换电网络的密度与电池定价策略,换电模式更适合高周转场景,否则用户可能会因为电池费而得不偿失。
展厅里,一位顾客对销售员说:“车只要八万多,电池怎么收?”销售员笑着回避,指着展示屏讲续航和换电优势。
那位顾客沉默了一下,又问:“没有前碰撞预警,安全会不会缩水?”销售员解释配置差异,提醒可以看更高配。
对话像是小剧场,折射出买车时的两大问题:价格诱惑与安全保障。
当下的关键在于透明度:电池租赁条款、换电网络覆盖、后期保养费用,这些数据一旦清楚,消费者能更理性选择。
读者若关心性价比,可从日常里跑多少公里、是否常跑城市短途、是否在意主动安全那几项判断。
你怎么看?
若把选择权放在眼前,你会把预算放在车头,还是把电池也算进总价?
哪种模式更适合你的生活节奏?
回到最初那个展厅场景,悬念仍在,但讨论才刚刚开始。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