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直门,这地儿,最近又双叒叕上热搜了,还不是因为那让人头秃的公交线路调整。想当年,东直门外那长途汽车站,人声鼎沸,跟春运似的,那叫一个热闹。从密云、平谷、顺义来的大巴一辆接一辆,跟火车站似的,下车就能换乘106、107、24路,嗖一下就到北京站、永定门,想去哪儿去哪儿,方便得跟在自己家后花园似的。
九十年代,长途汽车公司摇身一变,成了八方达,长途车也披上了公交的马甲,915去顺义,916去怀柔,980去密云……记忆中,售票员阿姨手里攥着一沓票,扯一张递给你,那清脆的撕票声,现在想想还有点怀旧。那时候,虽然车破点,人挤点,但好歹是一站直达,不用折腾。谁曾想,这东直门公交枢纽建成后,反倒成了折腾的开始。
我有个朋友,就住顺义樱花园,每天坐935进城上班。原来935直达东直门,下车就能换乘地铁,跟开了挂似的。八方达并入北京公交后,935先改到半壁店,后来又改到东直门外,每次调整都像挤牙膏似的,一点一点往外挪。现在倒好,直接挪到左家庄了,我朋友每天得倒两次车,刷两次卡,时间成本蹭蹭往上涨,比股市涨得还快。他跟我吐槽说,这哪是公交优化,分明是公交“游戏”,乘客成了被玩弄的棋子。
这公交集团的逻辑我也是醉了,他们觉得,只要远郊线路能接驳地铁,就算到城里了。地铁15号线那拥挤程度,早高峰跟沙丁鱼罐头似的,别说坐了,有时候连车门都挤不进去。我朋友有一次上班,愣是在地铁站等了三趟车,迟到了一个小时,扣了半天工资,心疼得他直嘬牙花子。更别提那些去医院看病、赶火车的了,本来时间就紧,这下倒好,还得在路上浪费时间,这不是添堵吗?
还有那车,以前八方达的大巴,宽敞明亮,四十多个人坐进去都绰绰有余。现在呢?换成新能源小车了,二十多个座位,挤得跟饺子馅似的。我上次坐980,从密云回城,一路站着,腿都麻了,感觉比跑马拉松还累。关键是,这小车在高速上跑,总感觉有点飘,心里慌得一批。
前阵子,有个新闻冲上热搜,说是某地公交公司为了节约成本,把部分线路的空调关了,乘客热得跟蒸桑拿似的。这事儿一出,网友们都炸锅了,纷纷吐槽公交公司的骚操作。你看,这跟东直门公交调整,是不是异曲同工?都是打着“优化”的旗号,实际上却损害了乘客的利益。
说到底,公共交通是服务民生的,不能光顾着赚钱,也得考虑乘客的感受。你要是把乘客都逼走了,谁还坐公交?现在共享单车、网约车这么方便,公交要是再不改进服务,迟早会被淘汰。
所以,东直门公交这出戏,到底唱的是哪一出?是真心为民服务,还是另有图谋?这个问题,恐怕只有公交集团自己心里清楚了。只是苦了我们这些老百姓,每天在路上奔波,还得忍受这些不必要的折腾。你说,这叫什么事儿?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