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最近看到那个德系豪车三季度销量,尤其是奔驰和保时捷那个跳水姿势,我是一点都不意外。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只有永恒的草台班子。
这个事儿吧,就突出一个“不装了,摊牌了”。以前的豪华车市场,大家还讲点体面,像是在一个高级餐厅里,你切你的牛排,我喝我的拉菲,你好我好大家好。现在呢?现在是国产新势力直接冲进厨房,把燃气罐拧开,对着大家说,我不过了,你们也别想活。
奔驰和保时捷,就是被这场掀桌子式的闪电战给打蒙的两个典型。
你看奔驰,前几年搞那个EQ系列,那叫一个声势浩大,好像电车纪元的唯一真神即将降临。结果呢?雷声大雨点小,最后自己把自己给干废了,说EQ这个名字以后不怎么用了。这操作就非常魔幻,约等于一个修仙门派苦练十年,终于练成了绝世神功《葵花宝典》,然后掌门人宣布,我们门派以后主打金钟罩铁布衫。你让那些已经自宫的弟子怎么办?精神状态非常值得关心。
以前大家买奔驰,买的是什么?是那个三叉星徽,是那个能让你在同学聚会上自带BGM的玄学光环。买的不是车,是去奔驰庙里续上的那点品牌香火。但现在这个香火,快要被新势力们用高压水枪给浇灭了。你跟年轻人说奔驰有底蕴,年轻人问你底蕴能当OTA用吗?能变成冰箱彩电大沙发吗?不能?那你说个球。
保时捷就更有意思了。作为最早搞电车的超豪华品牌,Taycan刚出来的时候,那叫一个独孤求败。结果现在发现,在中国市场,你快,有人比你更快;你豪华,有人比你更豪华还带按摩。最要命的是,人家还比你便宜一半。保时捷一看,坏了菜了,打不过。于是立马一个战术后仰,说我们还是要坚持燃油和混动,电车什么的,先放一放。
这个行为艺术翻译过来就是:各位道友,飞升之路过于凶险,贫道先行告退,回去继续炼丹了。
这种感觉,就好像你带着满级装备去新手村,结果发现新手村的小怪人均手持加特林,用的还是无限子弹。你怎么办?你只能尴尬地笑一笑,说自己只是来观光的。
我作为一个被特斯拉割过的中年人,对这种品牌信仰的崩塌,感触特别深。会买特斯拉的人,就是喜欢特斯拉本身,你跟他聊内饰糙,他跟你聊自动驾驶是未来;你跟他聊刹车硬,他跟你聊这是极致的驾驶体验。这种爱真的很特别,你爱过一个品牌的时候,你就懂了。
但现在,国产车正在用一种近乎耍流氓的方式,解构这种信仰。
它们不跟你谈玄学,它们只跟你谈现实。它们把过去五十万、一百万车上才有的配置,直接给你干到二十万、三十万。什么激光雷达、智能座舱、空气悬挂,加大加大加大,跟不要钱一样往上堆。如果说之前小米是把蛋糕端走了,那现在的国产新势力就是连桌子上的蜡和蜡烛都没放过。
这种竞争已经不是存量竞争了,这是黑暗森林,是道诡异仙。最好的防守不是防守,是直接把对手的泉水给爆了。你看仰望U8那种车,它诞生的意义就不是为了跟你奔驰G级比谁更硬,它是为了告诉你,一个全新的物种诞生了,你连跟它对话的资格都没有。三体人看了都得气活过来。
宝马算是BBA里最先开窍的那个,虽然姿势不太好看。它选择了一条路,叫“打不过就加入”,不,是“打不过就降价”。5系直接给你降到腿斩,突出一个用脸刹车。虽然保住了销量,但这种行为的本质是什么?是承认了自己品牌香火的价值,已经不足以支撑原来的价格。这是豪华品牌的“典中典”式自爆。但能活,就是能活。在要么成仙要么成盒的时代,活下去比什么都重要。
写到这里我突然觉得,我这个比喻可能有点蠢。因为车圈现在根本不是修仙,修仙好歹有天道法则,现在这车圈,唯一的法则就是让友商死。
所以,德系豪车销量下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技术不行吗?是设计不好吗?
我跟你讲,都不是。
最近我小区门口的保安大爷换了个电三轮,带雨棚的那种,开得飞起,我觉得那才是真正的智能驾驶,突出一个随心所欲。
德系车最大的问题,是它们还在用旧地图找新大陆,还在用贵族的逻辑去理解一个民粹的市场。它们不懂,当下的中国消费者,尤其是买得起豪车的这帮人,他们缺的不是那几十万,他们缺的是一个能说服自己“我不是韭菜”的理由。
而国产车,恰恰给了他们这个理由。
所以,德系豪车的困境,不是时代的抛弃,而是它们自己主动走进了历史的死胡同。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想在中国市场混,光有历史是不够的,你还得学会“发疯”。
就问你怕不怕?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