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

这个国庆假期,高速服务区里上演的一幕幕,简直比春运还夸张!

你敢信?

一张充电叫号单,数字飙升到60多号,比热门景点门票还难抢!

服务区里,密密麻麻全是“泡面大军”,他们低头盯着手机,手里的泡面冒着热气,眼神里写满了焦灼,仿佛在等待一场漫长的审判,只为那一点点续命的电量。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这还不是最糟的。

为了节省宝贵的电能,不少车主选择在车内“静坐”,空调?

那是不存在的!

硬生生在热浪里煎熬,像极了古代受刑的犯人。

我朋友老王,这次就栽了。

他的电动车,在服务区硬是趴窝了整整六个小时,最后不得不叫了救援车。

你说,这节日的兴致,得多大程度上被这“续航焦虑”给磨灭了?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高速充电桩,这曾经被忽视的角落,如今成了假日出行风暴的中心。

它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想冲进来“续命”,里面的人充完电,却又被堵在出口,进退两难。

每年假期都上演同样的情节,这拥堵和等待,真的仅仅是“车太多、桩太少”这么简单吗?

我持保留意见。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今年国庆,新能源车充电排队,这简直成了“保留节目”,一年比一年精彩。

据官方数据,这次假期,全国自驾出行人数高达18.7亿,创下历史新高!

高速公路上的车流,每天都突破70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占比不容小觑,足足有1400万辆。

面对如此庞大的电动车军团,现有充电设施的承载力,真的够用吗?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为了应对这场“充电危机”,不少高速服务区祭出了“排号充电”大招,堪比医院挂号,但效果如何?

看看社交平台上的网友们,那叫一个“惨烈”。

焦虑非但没缓解,反而像火上浇油,越发让人上头。

电动车没电趴窝,充电桩前人头攒动,车主们为了省电,只能忍受车内如同蒸笼般的酷热。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再看看身旁的燃油车,加油不过几分钟,立马就能重新驰骋。

这强烈的对比,谁是“舒适区”,谁是“煎熬区”,一目了然。

这次长假出行,简直就是一场对电动车长途能力的“极限测试”,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电车优势”,在长途奔袭中,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电车终将取代油车”,这句话,在这次假期过后,在我听来,总觉得少了点底气。

当然,比漫长的等待更让人心寒的,是那令人咋舌的充电费用。

不少车主反映,高速服务区的充电服务费,简直比电费还离谱,动辄贵上几倍。

我有个朋友分享的经历就很有代表性:他发现,高速充电的费用由“电费”和“服务费”两部分构成。

电费价格随时间浮动,但那0.9元/度的服务费,却纹丝不动。

在电价低谷时,这服务费甚至能占到电费的四倍多!

他那次给车充满,花了92度电,高峰期算下来,一度电接近2块钱,一次就掏了170多块!

要知道,油车加满一箱油,也就200多块,这价格差距,正在逐渐缩小,甚至被追平。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新能源车在日常通勤中,确实是省钱小能手,一公里才一毛钱的电费,比加油划算太多。

但只要一踏上高速,速度提上来,空调再一开,续航里程瞬间就能缩水三成,遇到堵车,那掉电速度更是惊人。

电量表的指针,就像在进行一场生死时速的竞赛,指针越低,司机心里越是七上八下,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赶紧找个桩,能插上就行!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有人可能会问,是不是充电桩建设得不够?

大错特错!

据统计,到今年底,全国高速服务区充电桩的覆盖率将达到98%,运营中的充电桩数量更是高达3.5万个。

无论从数量、功率还是建设速度来看,中国都稳居世界第一。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症结在于“集中”。

大家都在同一个时间、同一条路线上出行,流量高度集中,再多的充电桩,也扛不住这股洪流。

600公里续航的纯电车,如今已是市场主流,快充技术也日新月异,从30%充到80%不过二三十分钟。

可为啥在节假日的高速上,充电依旧如此艰难?

我分析,主要有两大“卡点”:

第一,充电“贪多嚼不烂”。

不少车主习惯性地将电量充满才肯离开,一充就是一两个小时。

而插电混动车型,充电时间往往更长。

这直接导致后面排队的车主,只能望桩兴叹,等待时间被无限拉长。

第二,服务区“拥堵放大器”。

服务区本身就车满为患,加上充电排队,这“叠加效应”简直是灾难。

有人反映,进入服务区都得排上几公里长的队,再遇上几个“不守规矩”的,光进个门就得耗半小时。

这漫长的等待,极大地削弱了出行的愉悦感。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为何服务区充电如此“难产”?

我总结了三个“不匹配”:

其一,地理布局的错位。

全国1700多万个充电桩,绝大多数分布在城市区域,高速服务区的数量相对有限。

这就像把所有食物都堆在村口,而饿着肚子的人却散布在各个角落,无法及时享用。

其二,充电效率的“代差”。

有的服务区仍在使用老旧的60kW慢充桩,半小时只能补150公里续航。

而像河南华为的600kW超充桩,充电速度堪比喝一杯咖啡,效率差距显而易见。

其三,规模匹配的滞后。

新能源车占比已近20%,但许多服务区的充电桩数量,并未跟上这一激增的需求。

部分区域,充电桩与车位比例甚至不足5%,供需严重失衡,一旦遇上高峰期,拥堵便在所难免。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即便有人提前一天出发,试图“错峰出行”,结果却发现,大家的想法都一样,高速依旧堵成一锅粥。

新能源车主尤其焦虑,堵车不仅浪费时间,更让他们时刻提心吊胆:“服务区的充电桩队伍太长了,真怕半路上就没电,直接趴窝!”

当然,也有心态好的网友,把堵车变成了“户外露营”。

他们拿出折叠桌椅、小火锅,硬是在车流中找到了乐趣,为枯燥的等待增添了几分烟火气。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如今,许多高速服务区已推行“叫号充电”机制,颇有几分热门餐厅排号用餐的架势。

但即便如此,排队的长龙依旧触目惊心。

社交平台上,不少网友晒出照片,从9月30日晚到10月1日凌晨,北京、杭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周边的高速服务区,无一幸免,充电桩前早已挤满了焦急等待的人群。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有人半夜12点多去排队,等上四五个小时都算“幸运”,三个小时还没轮到充电的更是常事。

更有甚者,排到了60多号,“睡了一觉醒来还没轮到”。

为了省电,空调不敢开,车内温度如同烤箱,这哪是度假,简直是“受难记”。

新能源车在城市通勤的优势,确实毋庸置疑。

每公里仅需一毛钱的电费,比燃油车省下不少。

无论是纯电还是插电混动,日常几十公里的通勤都绰绰有余。

尤其是插电混动,兼顾油电动力,既解决了续航焦虑,又能享受绿牌待遇,避开限行,通勤体验堪称“优等生”。

然而,一旦切换到长途模式,这些优势就大打折扣,最棘手的难题便浮出水面——充电难。

油车加油,不过几分钟的事,即便排队,时间也相对可控。

电车则不然,即便是快充,也需要半小时起步,一旦遇上排队,时间更是难以预估。

节假日的高峰期,这种时间差被无限放大,让不少车主头疼不已。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高速上的充电桩,平时鲜有人问津,却在节假日变成了“稀缺资源”,成为焦点,也成了“心病”。

它就像一座围城,外面的人挤破了头想进来充电,里面的人充完电,却又堵在出口,寸步难行。

每年节假日的这场“拥堵大戏”,真的仅仅是“车多桩少”能够概括的吗?

每年节假日,高速堵车、充电难的新闻屡见不鲜,可每年还是有那么多电动车主,义无反顾地奔向高速。

难道就不能考虑换一辆燃油车,或者租一辆来应急吗?

几年前那个冬天,高速大堵车,电动车集体“趴窝”的惨状,还历历在目,怎么这么快就忘了教训?

归根结底,国庆假期高速的拥堵和充电难题,是新能源汽车走向普及过程中,必须经历的“成长阵痛”。

尽管目前全国97%的高速服务区都已配备充电桩,但节假日这种人流车流高度集中的情况,依然暴露了基础设施的短板:充电桩数量不足、充电速度有待提升、运维管理不到位、信息互联不畅…

这些问题,如同“连环套”,环环相扣。

国庆悲剧!电车高速趴窝6小时叫救援,谁还敢说取代油车?-有驾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也恰恰说明了电动汽车正在加速驶入寻常百姓家,从过去的“城市代步工具”,逐渐升级为“长途出行伙伴”。

眼前这些“烦恼”,或许正是新能源汽车蓬勃发展、日益壮大的生动注脚。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