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GTI从22万跌到15.79万只用了18个月,但真正让老玩家犹豫的不是价格
上个月在绕城高速上,一台白色GTI从我右侧超过去。油门声不大,但那个尾标看着挺刺眼——15.79万落地。我当时就想,两年前这车加价都不一定提得到,现在居然比思域还便宜三万。
回来专门去4S店转了圈。销售小哥挺实在,说今年店里GTI的提车周期从之前的三个月缩短到两周,库存压力确实有。他给我看了张内部销量表,上半年GTI在华东区域的数字比去年同期涨了20%出头,但利润率下滑得更厉害。
这就有点意思了。降价卖得更多,按理说是好事,但大众为什么要这么干?
我问了几个在行业里混的朋友。有个在供应链做采购的哥们儿透了点底:MQB平台发展到现在,零部件共用率已经高到离谱,GTI和普通高尔夫除了动力总成和悬架,其他地方差异不大。成本摊下来,比十年前那代车便宜了至少15%。再加上现在燃油车的排产量在压缩,产能空出来不如多跑点GTI,至少还能赚个吆喝。
EA888这台机器,大众用了快十五年。第三代改到现在这个版本,账面数据倒是涨了点——220马力、350扭矩,但你要说技术突破,那倒未必。高压直喷、可变涡轮这些东西,早几年就在用了,现在就是参数调得更激进,排放标准卡得更紧。
我自己开过两代GTI,老实说这一代的动力响应确实比上代顺畅。涡轮迟滞基本感觉不出来了,1500转左右就能给你扭矩。但这种顺畅是有代价的——工程师把爆发力的峰值削平了,换来的是整个转速区间的线性输出。开着舒服,但少了点以前那种突然推背的刺激感。
电控差速锁这个配置,算是GTI相比普通前驱车最大的区别。原理也不复杂,入弯的时候电脑会给内侧车轮施加制动力,把扭矩强行往外侧输。实际效果确实有,山路劈弯的时候车头指向会更听话,推头现象能改善不少。
但前驱车的物理极限摆在那儿。我有次在赛道日开GTI,推到七八成功力的时候,前轮还是会叫。电子系统能帮你修正姿态,可改变不了前轮既转向又驱动的先天短板。你要真想玩得开心,四驱的高尔夫R或者后驱的86,那才是正经路子。只不过价格差了一倍,大多数人还是会妥协。
智能配置这块儿,大众这两年补得挺快。车道保持、自适应巡航、抬头显示,该给的都给了。那个AR导航倒是挺方便,转弯箭头直接投到前挡风上,不用低头看屏幕。但车机系统的流畅度,和现在那些造车新势力比起来,还是差了点意思。界面跳转会卡顿,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也就七成左右。
声浪这事儿挺微妙。GTI的引擎声是通过扬声器模拟出来的,说白了就是电子音效。有人觉得这叫自欺欺人,也有人觉得总比静悄悄强。我个人倾向于觉得,排放法规卡得越来越死,真实的炸街声浪已经回不去了,有个电子声浪聊胜于无。反正中控屏上能关,觉得吵就点两下。
座椅偏硬,这是性能车的通病。GTI那套一体式运动座椅包裹性不错,激烈驾驶的时候能把人兜得稳稳当当,但长途开下来腰会有点累。好在现在多了几个调节方向,高矮胖瘦多少都能找到个相对舒服的姿势。
15.79万买GTI,值不值这个问题,得看你怎么想。
单从性价比角度看,这个价位能买到原厂200多马力、有电控差速锁、底盘调校还算考究的两厢车,选择真不多。领克03+贵两万多,思域Type R更是直奔二十三四万。GTI卡在中间这个位置,某种程度上确实没什么对手。
但燃油车的日子越来越难,这也是事实。去年上半年两厢车市场萎缩了一成多,很多老牌钢炮要么停产要么边缘化。大众把GTI的价格打下来,与其说是促销,不如说是在抢最后一波份额。你看现在街上跑的新车,十台里有六七台都挂着绿牌,燃油车的黄昏已经来了。
我有个开了十年GTI的朋友,最近把车卖了换了台纯电。他跟我说,不是GTI不好,是时代变了。以前周末找个山路劈弯,现在光想着充电桩够不够用。驾驶乐趣这种东西,在续航焦虑面前不太够看。
GTI的意义,大概就是给那些还怀念手动挡、还在意驾驶质感、还想在红绿灯前找点乐子的人留个念想。15.79万的价格,算是大众在燃油车落幕前给出的最后一次诚意——或者说妥协。
至于这个时间点值不值得入手,我只能说,再过几年,连选择的机会都可能没了。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