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7日,全球最大汽车运输船——比亚迪“深圳号”鸣笛启航,搭载7000余辆新能源汽车从中国苏州港太仓港区出发,驶向巴西伊塔雅伊港。
这艘“海上巨无霸”的首次航行,不仅刷新了全球单船运载量纪录(9200个标准车位,相当于20个足球场的面积),更标志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从制造到物流的全链路自主化突破,为中国汽车全球化战略注入一剂强心针。
一、为什么比亚迪要建“深圳号”?
中国汽车出口量自2021年起连续四年全球第一,2024年达640万辆,但滚装船运力缺口高达40%。
此前,中国车企高度依赖外籍船舶,不仅成本高昂,且运力受制于人。比亚迪自建船队的初衷正是打破这一瓶颈,通过自主物流网络保障交付效率,同时将海运能力转化为定价权筹码。

比亚迪自2022年启动自建船队计划以来,已交付4艘滚装船(“开拓者1号”“常州号”“合肥号”“深圳号”),而“深圳号”作为第四艘旗舰船,凭借其尖端技术和大规模运载能力,成为比亚迪“造船运动”的高光节点。
按计划,到2026年,比亚迪将建成8艘船队,年运力超6.7万辆,彻底改写欧美主导的汽车物流格局,此次比亚迪深圳号启航巴西,意味着中国汽车出口的物流困局被打破。
二、比亚迪“深圳号”有多大?
比亚迪“深圳号”可以称得上是“海上绿巨人”,是目前全球最大、最环保的汽车运输船,其总长219.9米,体宽37.7米,并且16层甲板中4层可以做到智能调节,同时还支持多种车型混装,拥有超大运载能力和超高的装卸效率。
在动力方面,比亚迪“深圳号”采用LNG双燃料与纯电切换技术,结合比亚迪自研箱式电池组与轴带发电机,低速航行时可切换纯电模式,碳排放较传统燃油船降低30%,形成了一个新型的绿色动力系统,为全球航运业树立了低碳标杆。
在智能能效管理方面,比亚迪“深圳号”配备减阻防污漆、节能装置等,设计航速也达到18.5节,兼顾了效率与环保。
三、“深圳号”首航巴西的使命
据悉,此次比亚迪“深圳号”首航搭载了7000辆新车,其中45%为宋ProDMi、30%为海鸥EV,剩余25%为即将在巴西上市的“亚马逊特别版”车型。
这些车辆将通过比亚迪巴西巴伊亚州工厂(投资30亿雷亚尔)及与RaízenPower合作建设的600个充电桩,能够快速融入当地市场。
当前,中国车企面临欧盟反补贴税、美国关税等贸易壁垒,而比亚迪自主船队可通过优化运输路径(如避开高关税地区)和本地化生产结合,降低政策风险。因此,比亚迪巴西工厂的投产与“深圳号”的直达运输,不仅缓解了出口运力压力,更将海运成本转化为竞争优势。
四、巴西是跳板,全球是棋盘
2025年一季度,比亚迪滚装船已运送超2.5万辆新能源车,占其总出口量的37%。通过“车船港”全链条自主可控模式,比亚迪可灵活调整航线与交付节奏,形成“制造+物流”双保险,避免因国际物流波动导致的滞销或库存积压。
正如比亚迪集团对公事业部总经理王俊保说,“深圳号”的交付是比亚迪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拼图,同时更加坚定比亚迪的快速出海海外的战略布局:
1.在巴西,拉美市场是“重中之重”,2024年比亚迪在巴西注册量达7.67万辆,同比增长328%,并且在12月单月交付就破万了;另一方面,比亚迪在巴西巴伊亚州工厂初期产能15万辆,配合充电网络建设,已然形成“产销一体”的闭环生态。
2.在东盟,比亚迪针对东南亚充电设施不足的现状,推出SealionPHEV插混车型,2024年在泰国、菲律宾上市后销量激增。在印尼市场更是超越泰国,成为东南亚最大增量来源,月均出货量从2023年的23千辆跃升至2024年的56千辆。
3.在欧洲,尽管我们面临关税压力,但是比亚迪仍将欧洲视为战略高地。2024年比亚迪在欧洲交付量从上半年的34千辆增至下半年的67千辆,并且英国成为最大单一市场。2025年2月,随着比亚迪新款Atto2紧凑型SUV的推出,我国新能源汽车进一步试探欧洲消费者对平价电动车的接受度。
未来几年,比亚迪计划在泰国、匈牙利、土耳其等10国建设生产基地,形成区域制造枢纽。在匈牙利工厂将辐射欧洲,印尼的工厂瞄准东盟需求,而巴西的工厂则是立足拉美。这种“本土生产+自主航运”的模式,既能规避贸易风险,又能提升供应链韧性。
写在最后
随着比亚迪“深圳号”的启航,至此中国汽车的全球化2.0时代拉开序幕。这不仅是一艘船的远行,更是中国汽车工业从“产品输出”迈向“产业链输出”的里程碑。
比亚迪通过自建船队、本地化生产与技术赋能,构建起覆盖制造、物流、能源的全球生态网络,为其他中国车企提供了“破局样本”。正如摩根士丹利报告所言:“比亚迪的野心不仅是卖车,更是重塑全球汽车产业规则。”
我们相信,随着“长沙号”“西安号”等更多巨轮下水,比亚迪的“海上舰队”将加速中国新能源汽车驶向世界每一个角落。这场由技术、物流与战略共同驱动的全球化浪潮,或许正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最强宣言。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