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通用转身一年:卢晓薛海涛的暗战与新GL8的底气
去年夏天,上海闷得像蒸笼。那会儿,上汽通用刚换了两位“掌舵”的人——卢晓从泛亚过来接总经理,薛海涛则从柳州调到上海负责销售。有人形容他们是被推到台前接烫手山芋,因为库房里躺着三十多万台车,其中大半都超过三个月没动过轮子。
薛海涛回忆,那阵子几乎天天开动员会,把大库存拆成一场场“小仗”去打。有时候晚上十点还在办公室,他说“赢一仗就开庆功会”,虽然只是买点夜宵分给大家,但气氛能拉起来。这种节奏持续了一年,卢晓觉得团队把过去二十八年的好底子又捡回来了。
今年8月27日,新款GL8陆尚上市。我在试驾会上碰到一个老车主,他开的是上一代混动版,说这次换了5C超充电池、纯电能跑200公里出头,还加了冰箱、彩电、大沙发,“这才叫MPV该有的样”。不过他也吐槽一句:后备厢盖板有点轻,一脚踢感应偶尔不灵,这事儿销售笑着说已经反馈工程师改进了。
采访那天正赶上新款GL8陆尊发布后的第二天早晨,薛海涛掏手机给我们看订单数——12312台,这是上市13小时后的数字。他嘴角忍不住翘起来,说这是他们要打的大胜仗之一。而且目标很明确:明年新能源渗透率冲50%以上,要做第一个达标的合资品牌。据他说,现在GL8家族新能源占比已经55%,“起码这个阵地稳住了”。
聊起速度,两人都有话说。今年4月推出的陆尊PHEV,到现在不到一年半时间就完成全面升级,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节奏。我顺便问了一句研发周期缩短是不是容易出毛病,卢晓摆摆手,说流程一点没少,只是决策链路短很多,“不用再等德国、日本批,我们自己拍板”。
至境L7也是这样快出来的产物。这款350公里纯电续航、带Momenta高阶辅助驾驶的新轿车,下个月就要上市。据内部消息,它只是个开始,在未来八个月内,还有五款至境家族车型排队登场,从MPV到SUV全覆盖。有技术背景的人都知道,本地化正向开发100多台整车,这对合资厂来说算罕见优势,而泛亚这些年一直这么干,只是外界不太清楚而已。
我还听售后师傅闲聊时提起,现在产品定义阶段销售和研发直接签所谓“目标互锁”,意思就是你卖什么,我造什么,中间别扯皮。他指着办公区的一面墙让我看,上面钉满各部门写下来的年度目标卡片,有些字迹潦草得像仓促写的小抄,可谁都知道那代表压力和动力并存。
竞争的话题绕不开价格战,尤其豪华品牌也卷进来时更明显。卢晓甚至直言某德系高管急了,因为销量跌幅二十几个百分点不好受。但他觉得核心问题不是价格,而是谁能拿出真正适配中国市场的方法论。“美国豪华车首购平均53岁,中国呢?二十几岁。”这种差异让很多国外总部不得不放权,否则反应慢一步,就可能失掉整个市场窗口期。凯迪拉克CT5就是例子,在价格战中被迫调整策略,不然连展厅客流都会断崖式下滑。
倒是有个小插曲挺生活化——前几周我朋友去保养他的老凯美瑞(嗯,他之前考虑过换CT5),维修工顺口问:“你们通用最近动作挺快啊,是不是要搞大事情?”朋友笑笑没答,其实心里明白,现在这个节点,对上汽通用每一步都是赌注,也许成败就在眼前这几款新车身上,包括即将亮相的至境L7,它既是产品,也是一次制度改革落地后的试金石吧。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