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车占桩,电车睡桩”——你要说现在在柳州开个新能源车,充电不充电的烦恼,八成都绕不开这茬。
老马最近气得火冒三丈,他那台小鹏P7刚快趴窝了,三天两头都是剩下十几个电,“今晚上得跑去滨江东路,结果三十多台新能源跟我一块趴着充电桩,有根线的就只十来辆。”老马习惯嚷嚷着,“油车占位算老几,现在电车也当停车场了咯!”小区微信群没几天就有人晒充电失败照片,落叶盖玻璃、灰蒙蒙一层——一辆长安深蓝至少一周没动,旁边充电枪挂着蜘蛛网,谁也不敢动。
混乱早不止于一处。地下停车场那些标了黄漆“充电车位”的地方,蓝牌车老远就吃相难看起来——几辆凯美瑞高高兴兴地停在最早那块快充位置。门岗大爷嫌弃:“新能源都没地方,人家加油还是方便些,油车本来限位不进来才对嘛。”另一头,一个途观熄火停充电桩,司机散步去了,连倒车镜都没收,老于直接吐槽,“人家电车能有你舒服,再折腾就把充电枪拔下来送派出所!”不过真出点事,被罚的机会和被拍头的概率几乎一样小。
说到“沉睡桩”,老的哥李师傅有段子——他说上周见过一台荣威ERX5,两礼拜都没挪窝,后来直接贴上治理通知单。结果出来个冷知识,听维修站小张爆料,有的新能源主一回老家、车停这歇十天半个月,想着“反正没人查”,结果回城发现12V小电池彻底歇工,还得搭电叫拖车。小张憋笑说,让你占位,车辆偶尔也会“自己罚你一次”——自带断电惩罚。
其实这种乱象哪都不是新鲜事。群里分头打听,有师傅混深圳、有人混成都,说本地能用App预约“限时即充”,人不在桩位不给充,过时罚款。柳州还在征集草稿子的时候,西安都搞了分段累加计费:普通桩三小时后翻倍,快桩两小时后甩直角计时。小镇青年调侃,油车占充电位算是老规矩,电车趴那不动更闹心,外地一哥们回家路上急哭,充电桩一圈停满五菱宏光,一辆都没插枪。
前阵子听销售顺嘴一提,混动的新能源牌以后都不让进快充区,怕“蹭”了纯电那帮的资源;但实际呢,有些桩装的功率小,充着两小时还不够跑——一到深夜,充了电还不赶快走,被收费员来回催。有人琢磨是不是该出点奇招,比如装个检测系统,谁插枪谁计时,拔枪立刻通知离场,不然三倍罚款。也有人提议,干脆像商场设置临停警告,逾期收高价,真正让那些“占着茅坑不拉屎”的人心疼。
说经营方,差别化收费政策出台,真要动真格了。据说新的规矩是一线城市试过的:一般停车场充电桩临时停两小时,还走,没事;多一小时,立刻按两倍三倍收,传说有车主傻乎乎地一晚丢了三百块。柳州政策初稿里还真提到,政府投资的桩直接按市价两倍收费。微信群有位自称“黄老五”的网友晒过账单:他夜里把比亚迪汉甩在充电区,第二天早上拉APP发现扣了快两百人民币,一查才知政策已开始。没人送纸质通知,一切靠“缴费结果说话”,难怪他直接发红包,说交了智商税。
部分养护八卦也混在这类事中。小道消息说,部分充电桩晚上23:00到次日七点半,要是车主冲晚了不走,可以免收服务费,人性化点算是给夜班司机一点福利。但邻居王阿姨不信,说自己去快充,刚好到凌晨一点,刚充满提示响了一小时,管理员一句“天亮再说”,她第二天醒来,被多扣了70块,光凭系统后台,怎么算都说不清道理。王阿姨后来一气之下,直接换了家小区带私人慢充的物业,还说“花钱买心安”。
有个搞行政的小刘自称深扒过城乡充电桩分布,说老城区桩多车位少,偏郊新盘反过来:车位一大把,桩插一半坏的。经常有新能源小品牌——什么零跑、天际那种,APP上显示可用,到了根本没人维护。去年还出了一回“桩爆炸”传言,群里闹哄哄,其实是隔壁铺面跳闸,车主七嘴八舌喊了一场虚惊。
二手场地的故事也稀奇。有旧货车主曾把闲置三年半的欧拉白猫兜售给外地黄牛,你说这车三年没怎么开,坐垫下面还有几张停车罚单,充电枪插口生锈,电瓶直接低压报警。检测师傅抖抖肩,说现在乱停放,罚单都不一定记在第一任车主头上,倒霉的可能还是后来买二手的——修桩没人管,记账的没数清。
市里又新布了警示标牌,强调要专桩专用、分区域管理。群里抢充电桩的现象缓和点,但遇节假日高峰,还是照样拉锯战似的。快就快在,有些桩上现场明码标价,微信小程序能看到实时费用,但偶尔遇到乌龙,充电结束后按错区域,误收油车停桩费,橙色会员卡绑错车牌,得走人工退钱流程。常有老司机一边抱怨,一边发定位换下一个目的地,说“不怕桩坏,就怕桩占”。

最后提一句,柳州市发改委的意见稿公示日期写得还挺死板,一直挂到明年8月底。有人嘴里喊着文明用桩,大伙在桩下歇口气时,就像停车场里流传的那句老话,“大家都一时方便,明天电不够用,看谁先着急”。车还在原地,可故事却总在变。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