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比亚迪双雄竞合 科技平权对决价值引领

#台风过后的绝美天空#

华为比亚迪双雄竞合 科技平权对决价值引领

他们看似不同。

一个造车。

一个赋魂。

但2025年的这份财报。

让真相浮出水面。

华为和比亚迪。

比想象中更像彼此。

◆ 财报背后的“藏富”艺术

看表面数字。

华为上半年营收4270亿元。

增长3.94%。

净利润371亿。

却下降32%。

比亚迪营收3712.8亿元。

增长23.3%。

净利润155.1亿。

增长13.79%。

但数字会撒谎。

细看。

比亚迪正悄悄“压利润”。

它调整折旧。

将千亿级固定资产价值快速打下去。

建筑物折旧期改为3-70年。

远低于行业10年下限。

设备折旧平均仅2.85年。

如果按旧准则。

上半年折旧少70亿。

利润就能多70亿。

为什么藏富?

制造业苦哈哈。

不宜露富。

华为呢?

研发投入969.5亿元。

增9%。

占营收近1/4。

是净利润的2.44倍。

管理成本未削。

现金流净额311亿。

货币资金1810亿。

它也不怕利润下滑。

底气在哪?

传闻研发费用一半付薪酬。

用顶级薪水养顶级人才。

这是华为战斗力的根源。

◆ 研发!研发!研发!

华为比亚迪双雄竞合 科技平权对决价值引领-有驾

两家都是偏执狂。

研发投入强度惊人。

华为占比22.7%。

比亚迪也达309亿元。

是净利润的整整两倍。

路线却迥异。

华为乾崑智驾ADS 3.0。

算力3.5EFLOPS。

模型每5天迭代。

专注感知与决策算法。

依托激光雷达和高精地图。

强攻高端市场。

余承东直言:20万以下车型装华为系统要亏本。

比亚迪自研“天神之眼”。

强调整车整合。

电池管理、动力系统与智驾协同。

优势在底盘控制、电磁技术等硬件整合。

极端场景表现优——如爆胎控制、越野模式。

它将智驾视为核心零部件。

正推动全民智驾普及。

下放至10万甚至7万级车型。

每天新增1.5亿公里智驾训练数据。

这个数字让对手望尘莫及。

数据。

是智驾的燃料。

◆ 高端化与出海:两条不同的征途

都想往上走。

都想走出去。

华为鸿蒙智行。

成交均价连续14个月居榜首。

问界M7、智界S7等车型价格甚至达到50万级别。

尊界S800作为超豪华车型订单不错。

华为比亚迪双雄竞合 科技平权对决价值引领-有驾

它通过“科技赋能”模式向其他车企开放技术。

比亚迪推腾势、仰望、方程豹。

试图与主品牌隔离。

这些品牌总销量占比不足7%。

主要为了“立人设”。

出海更精彩。

华为天生国际化。

却遭打压。

被迫垂直整合。

比亚迪主动选择全链出海。

买锂矿。

自组滚装船舰队。

“除了轮胎和玻璃,无不涉足”。

上半年比亚迪海外销量超55万辆。

增130%。

营收1354亿元。

占总数超1/3。

海外单车净利润高达2.7万元。

国内仅0.49万元。

为什么?

国内竞争太变态。

海外对手…太菜。

有人总结:

比亚迪是产能出海。

华为是技术标准出海。

其实两者都是。

只是重心不同。

◎ 终局:竞合之道

他们对抗。

又合作。

方程豹豹8引入华为乾崑智驾。

比亚迪自研也未放弃。

本质是路线之争。

比亚迪是“造车派”。

依托制造经验和全链条整合能力提供稳定方案。

华为是“科技派”。

以开放生态和算法创新拓展边界。

短期比亚迪实用性占优。

华为更具技术潜力。

但他们更像彼此。

都重研发。

都擅布局。

都敢投入。

都不满足当下。

华为比亚迪双雄竞合 科技平权对决价值引领-有驾

中国新能源车市场。

需要比亚迪的规模效应。

也需要华为的技术引领。

这种竞合。

这种“向下扎根”与“向上突破”的张力。

正是中国科技崛起的独特密码。

当比亚迪将智驾装进10万元车型。

当华为系统在奥迪旗舰车上绽放。

“普惠”与“卓越”终将共振。

科技为民。

殊途同归。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