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光是纯电车值不值得买这个话题,就让我听了无数次。一位老家朋友跟我说:兄弟,你这电车买了,啪一声,三年后就掉价得跟白菜似的,别抢了这时候的雷。他这一说,我还真得琢磨琢磨。毕竟,谁不想买辆车安心用个五六年呢?
说几个数字给你参考,纯电车三年保值率大概在35%到45%(体感),同价位的燃油车,这数字往往是50%到60%(估算)。就是说,你买了辆30万的纯电,三年后可能就只值12万左右,而燃油车则能卖到15万左右。听起来差距挺明显吧?买车还真不能只看眼前。
这个差距背后,主要是技术更新太快。宁德时代、比亚迪、蔚来他们都盯着固态电池,估计2027年左右能大规模推开。固态电池能量密度比现在三元锂电池高2到3倍(我查资料大致是这样,样本有限),续航能直接翻倍;安全性更是提升了好几倍,几乎杜绝燃烧爆炸的风险;而且充电时间可以缩短到五分钟充到80%,和现在充30-40分钟的快充比,速度快了不止一倍。听上去这么神,我也忍不住去想,买现在的车,三年就被新技术压下去了,这不就是提前承担技术沉没成本么?
但话说回来,我刚才翻了下笔记,发现自己之前有点太笼统地说固态电池2027年就入门级车型普及,其实价格还得往下走好几年才能被普通消费者接受。毕竟新技术一开始价钱顶到天,谁也不想多花冤枉钱。说到这我突然卡壳了,价格走向到底会不会和我的预期有点偏差呢?
你问我同价位车有什么实操差别?拿比亚迪和特斯拉举例吧。比如同样30万左右,特斯拉Model 3能跑450公里左右,充电桩支持最高功率一般到250kW左右,实际充电30分钟能充进去大约60%-70%的电量。比亚迪汉EV的续航相近,但是它的快充桩功率通常偏低,20-60kW居多,充电时间稍长,尤其是低温环境下续航会缩水更多。实际跑高速,Model 3的充电栈网络更密集,但停车排队情况都差不多。这个差别,开过的人一试就懂。
还有个细节,销售说:现在车企供应链撑得挺紧,要想半夜给客户临时配个零件,基本等到天亮。供应链就像做饭做菜,有好食材就能做好菜,食材不好或者缺货,厨子再厉害也没法端出大餐。同样道理,电车的电池、电控和芯片供应链稍有波动,车辆出问题维修就拖长时间,一些智能化的零部件出了故障,等几周也不奇怪。我有朋友买了台蔚来ES6,电机坏了整整等了45天。出门没车,这感觉麻烦到极点。
对了,我还在想一个问题,现有的电池技术到底能不能用到车子寿命结束?按理说,电池几乎是车最贵的部件,换起来不划算。但也有人猜测(估算非常不确定,就是我的个人猜想)未来可能会有电池租赁或者统一换装服务,就像手机换电池,甚至汽修店会专门给旧车换固态电池。这样一来,车子架子能用10年以上,续航不再是瓶颈,维修成本也许能大幅下降。你觉得这靠谱吗?我自己都是又期待又怕失望。
然后再说说充电这件事。你看,国内快充桩现在整体功率大多在60-120kW,真正能被当成快充的350kW及以上高功率桩还得等个3-5年(体感),不少人春节回老家,结果高速服务区排队两个小时,闹心到不行。深圳有位小鹏P7车主告诉我,从深圳到湖南,光充电排队就耽误了半天。你说这堵不堵心?我告诉你,油车这毛病基本没有,节假日高速就是添堵,但加油五分钟搞定,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加油站。
话说回来,我原先以为现在充电桩数量爆增,充电焦虑应该已经大幅缓解了,结果发现哪儿都没完全解决,尤其是冬天北方。零下二十度,电动车续航打七折,我自己都嫌麻烦了。你出远门不是得带着移动电源么?这得有多不方便。
修车方面,更尴尬了。现在纯电很多车都装了激光雷达,换块雷达得一万五到三万块,芯片修复也得五六千到上万,关键零件还得从厂家调货,一个配件少个几天,整个修车时间就拉长了。话说我一个修理工朋友说:车里那些智能玩意儿,尤其是自动驾驶和芯片,出问题那叫一个麻烦,普通修理厂根本没法随便修。这可是活生生的现实。
买纯电车非刚需,今明两年真得慎重。技术走得太快,价格还没完全稳下来,维修体系跟不上,没必要跳进大坑。等2027年固态电池量产加速,充电网也完善后,再入手,总体体验肯定好很多。有些人家里有私人充电桩,平时市区短途代步几公里,那10万块级别的纯电车其实是个体验新能源的好选择,试错成本低。
再提醒你一个临场小计算,30万块的车,三年后保值率按40%算,剩12万。每公里跑5万公里,纯电车投入成本加电费,平均每公里成本大概0.5元左右,燃油车差不多0.6元左右(粗糙估算)。技术更新快,二手贬值会让前期投入的折旧加重不少。
说到这,你觉得买车是刚需还是观望期?我这边每天还能听到不同版本,谁又能说得准呢?我倒是更在意开车时方向盘的手感,晚上灯光透出的细微光晕,还有刹车踩下去那种精准感。车给你的,往往不只是数字和性能那么简单。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