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

广汽“深蹲”之后准备起跳:互联网思维点燃传统车企反攻战

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有驾

7月10日,汽车行业年度大戏在上海拉开帷幕。我坐在会场里,看着全国各大车企的掌舵人们齐聚一堂,每个人都面色凝重。场上的话题围绕新旧势力对决、技术攻坚、市场变革,你能感觉到,他们是真的把行业的未来和自己的命运都绑在了一起。尤其是那些来自老牌车企的领导,反思得格外深刻,有时候还带点狠劲。他们不再满足于复制过去的配方,而是开始问:造车只能图个功能全吗?还能不能带点梦想?他们看见新势力玩情绪、拼体验的时候,内心的小船早已不安。正因如此,广汽董事长冯兴亚郑重其事地许下诺言,说未来三年要带着广汽“变个样”。从他的神态里,我读到了压力,也读到了破釜沉舟的干劲。

老牌车企弯下腰,站在变革十字路口

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有驾

这些年,新势力像打了鸡血一样冒出来。刚开始,大家盯着“蔚小理”,想着再难也不过如此吧。结果没想到,小米一出手就来了个大爆发,三分钟20万订单,全行业集体愣住。有人说他们疯,也有人半夜翻来覆去睡不着,怕错过了时代。但少有人能沉下心,琢磨“年轻人到底要啥”?冯兴亚倒是看得明白,他抓住一点:谁更懂用户,谁才能赢。而所谓“传统”,其实就是习惯了闭门造车,对用户视而不见。现在轮到广汽学会蹲下来听人说话,甚至公司总部都搬去了番禺,真正扎到了一线工厂里,和三万多名员工日日打交道。这一变,不只是换了个办公地址,更像是给“老广汽”打包升级,为接下来的自我革新埋伏笔。

三年“番禺行动”:不换想法就只能被甩在后头

自从广汽提出“番禺行动”,自家人没少折腾。合资品牌当年辉煌一时,但市场逆转得飞快。现在自主品牌在国内盘子里占了一半还多,广汽过去70%销量靠合资,这已经严重错位。不调整,不行。目标很简单,2027年自主品牌销量得冲到集团总盘子的六成,现在初见成效,已经干到四成。可光有数字没用,还得问自己:如何靠近真实用户?如何汲取互联网的养分?改革往深水区走,往根上刨,“自主”二字已不再只是多卖几辆国产车,而是骨子里的思想反转回归本土,跟着用户走,这才是王道。

复制互联网打法,打破“把头顶天”的研发怪圈

过去造车,讲的是工程师文化,“我设计,我定义,用户你负责买账”。可如今大势已变,工程师模式显然跟不上节奏。饭得一口一口吃,用户的想法必须扒拉到最后一粒米。广汽学互联网公司那套,把IPD模式请了进来。这玩意核心就是“你问用户要啥,然后早点让大家一起干活”,横向打通产品研发、市调、销售、服务。谁能先占领用户心智,谁能做爆款。广汽特地把产品本部和研究院重组,给了产品经理真正的话语权。以前车企的产品经理顶多像项目管家,真提啥想法,立马卡死;现在不同了,靠大数据、靠前端调研,随时发现风口,要求新车立项就得从客户朋友圈里找灵感。

爆款产品怎么打?底层逻辑:用心聆听,敢于创新

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有驾

咱们看近两年的成绩单,广汽自主品牌已经诞生了几个“能打的”。比如传祺M8硬是把豪华MPV的高保值率扛在肩上,向往S7靠增程技术瞄准了新的细分需求,昊铂HL则依托独立团队拿下30万级SUV高端市场。而且,保值率、品牌价值都上了新台阶,资本市场也越来越看好,一步步抢回了自主话语权。广汽能够扎底气,靠的不是砸广告,而是让产品在风口浪尖上稳得住脚。很多新能源车眼下困在涨价、残值低的泥潭,广汽却能逆流而上,靠的是“听得到呼声,也做得了变革”的决心。

产品突破只是开始,供应链和财务也得跟着洗筋伐髓

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有驾

一家车企能不能翻得了身,绝不只看外表光鲜。冯兴亚早早盯上了幕后那些平时很少被关注的领域采购、财务,也要用互联网那股精气神彻底改造。采购部分聚力加速,七天流程硬是干成了两天;财务方面,也成立新本部强调降本增效。产品、财务、采购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广汽的产品研发周期也从过去的两年多缩短到差不多一年半出头,成本还能降下去一成粗算下来,别小看压缩出来的利润,这可是新能源时代的生死线。

科技巨头做朋友,创新模式跑在行业前头

单打独斗肯定不行,广汽果断拉上科技大佬华为一起冲。不是人云亦云地做第六界,而是全栈合作组建华望汽车这支“尖刀连”,直接砸出15亿,把高端轿车和SUV提上日程。“华望系”明年有望亮剑,这只是个开始。同时,广汽很少为人知地已在自动驾驶和AI赛道布局超前,投出了几十家头部科技企业,一边押宝Robotaxi,一边搞飞行汽车和AI芯片,这阵仗看着比不少“新势力”还新。就冲着要让下一代车不只是运输工具,而是智能伙伴、生活助手。新近亮相的“星灵智行”和广汽GSD智能辅助系统,说实话,科技范儿扑面而来,还有自己的安全守护体系坐镇。电池技术也没拉下,全固态、快充、夸克电驱这堆黑科技,计划几年内就上车。

个性化、持续创新,才是决定老企业命运的终极武器

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有驾

要说外面乘风破浪,里面如果不够用力,终究会一地鸡毛。广汽双线发力,一头死磕产品定义与创新,一头推动前沿科技落地,这两股劲像蹦床一样,蹲得越低,跳得越高。改革少不了阵痛,也许一时赢不了面子上的销量之争,但广汽这步棋走得足够扎实。过去哪怕有过高光,如今没了套路,重新回到用户和自我革新的路上,未必不是真正的开始。

说到底,外面的世界风大雨急,新老玩家各显神通。广汽补上了“互联网这门课”,再加码供应链、财务、科技创新,借了风,也换了帆。谁能想到,老车企学会了蹲下来才能跳得更高。这个时代不缺大新闻,可真正触动人心的,是有人愿意丢下包袱,脱下光环,扎扎实实为一辆让人喜欢、让人信赖的好车而拼命。我相信,经历了长时间的“深蹲”,广汽有底气,也有运气,在下一个拐点弯道实现漂亮的“起跳”。

敢问广汽何去何从,三年深度变革道路,背后有哪些未解之谜-有驾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