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广州禁摩到底对不对?说真的,这不是一句话就能回答明白的问题。咱们先别急着下结论,给大家抛几个问题,你们自己先琢磨琢磨:为啥当初广州要禁摩?那会的这些理由搁现在还成立吗?现在到处都是电动自行车,摩托车不让跑,结果电鸡横冲直撞,咱们这是把问题解决了,还是说换了套马甲又回来了?
想当年,2007年广州一纸禁令,摩托车就成了“稀客”。那个时候的理由乍一听都挺有道理的——摩托车噪音大,排气多,治安乱,飞车抢劫的新闻几乎每天能见,没事还拉个私活拉客,街头巷尾可劲儿作妖。交通也确实乱,堵得人喘不过气。当年一禁摩,确实是让马路清净了不少,犯罪率也有所下降,街头那种乱糟糟的感觉小了不少,大家出门也踏实了。不过,这事儿还真没那么简单。
时间一晃十几年过去了,你现在去广州街头随便走一圈,发现变了吗?当然变了,现在你看不到摩托车的大部队了,可取而代之的,全变成了“电鸡”——电动自行车。这玩意遍地都是,路口、巷子、市场、天桥底,每个小区门口都能看见一大排。有人说,广州现在成了“电鸡城市”,你还别不信,这话真不假。
据说现在广州的电动自行车登记的就有560万台,还不算那些没上牌的。你以为这就是上限了?非也,每个月还在多出10万辆!想想都吓人。你早晚高峰出去溜达溜达,非机动车道上人贴人、车挤车,动弹不得。更有意思的是,很多电鸡直接骑上机动车道,跟汽车抢道。有人逆行,有人闯红灯,有人穿行马路,这不比当年摩托车乱嘛?
我就说说我自己的感受——每天上班最头疼的不是堵车,而是那些见缝插针的电鸡。早晚高峰的时候,地铁周边全被电动自行车糊住了,连人行道都没地儿走,更别说什么盲道,指望着盲人自己绕着电鸡走吧。停得那叫一个乱,咱广州的路本来就不宽敞,还被各种车辆瓜分成七八道,啥步行空间都没有了。你要是骑电鸡的,反正走哪儿都理直气壮,别人不让着你都不行。
摩托车为啥当初被禁?无非是安全、污染、治安这三宗“罪”。那个时候确实有点严。可现在的问题来了。电鸡基本上都不烧油,按理说环保是比摩托车强了些,但真就没污染吗?你看那些非标改装的,随便加电池、加马力,速度能干到五六十码,刹车没那么灵,一闯祸照样闹大事。至于治安,电鸡飞车抢夺新闻也是有的,犯罪的总会适应时代,啥车都能让他们玩出花样。
再者说,这么多电鸡,管理上弊病也不少。大部分人的车连牌照规则都不太在乎,交警抓电鸡,成本高、收效低。摩托车禁了吧,电鸡又来填补空缺,到头来不还是同样乱?有人说,那为啥不直接放开摩托车,统一管理不就行了?确实,有的城市就试过,有规矩有规范,反而好管了。比方说,让摩托车必须登记,限住某些路段,只要不乱跑、不开黑车,骑着出行其实没啥问题。而且,摩托车普及点,外卖哥、快递小哥工作效率还能更高点,也省得为了送单抄近道,天天违章挨罚。
问题最关键的还是管理。过去管理摩托车,后来发现摩托车被扫完,电动自行车冒头了,但电鸡的规矩比摩托车还难定。造车门槛太低,牌照监管跟不上,电池也有安全风险。政策上本来是想着利民,结果成了城市管理头疼的新祸根。这就是现实的尴尬——你管理摩托车,电鸡放松了,反弹更厉害;想管电鸡吧,社会成本又高得惊人。要说两者谁更容易管理,说实在话,摩托车还有集中卖点,不上路直接抓就行,电动自行车遍地是,咱北上广的城中村、巷道小区,一天二十四小时都能蹦出来。
广州14年来都坚持禁摩了,现在会不会觉得有点尴尬?你看深圳、成都、重庆,一些地方渐渐允许摩托车复活,但前提是要有统一的规范管理。这几年智能监控升级了,电子抓拍比十几年前强大多了,违章没那么容易逃过去。有规章,摩托车骑士也有了底线。不像电动自行车,上啥监控?车多得堆成山,闯个红灯都没人敢管到底。
当然了,也不能全怪市政不作为,毕竟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难题。城市空间有限,人口密集,公共交通却跟不上,禁摩是个权宜之计。可电鸡大潮彻底淹没城市以后,谁能保证不会再有新麻烦?现在外卖哥、快递哥几乎全靠电鸡,你要是把电鸡也一刀切封死,广州的外卖还能准时送到吗?派件能不能不延误?归根结底,这事没绝对的对错,只有选择和妥协。
别的城市放宽禁令效果好,广州要不要学?复制别人的经验容易,落地未必见效,毕竟地形路况、城市习惯都不一样。有的城市易于分流,有的地方顺畅些,广州就不行么?试问,有没有可能给摩托、给电鸡都设定统一的“红线”?比如说,年检、限速、强制登记上牌、电子监管,违章直接罚款,出事直接追责,谁敢乱来就让谁承担代价。
我们到底要个什么样的出行环境?要不要把摩托这些中等速度的通勤工具再请回来?再或者,彻底把鸡和摩托都精细化管理,谁也别想钻空子?广州当初敢禁摩,现在是不是也该考虑下,是不是可以更科学点、现代点,别总骑着十几年前的经验过日子了?社会一直在变,城市管理与时俱进才是正道。
最后,我其实挺理解广州家长和老年人想禁摩、禁电鸡的想法,谁家也不想孩子被撞,谁都怕危险。但也得想想,外卖小哥、快递员、底层打工族靠这些吃饭,真要一禁了之,是不是也有点不近人情?路要堵、单要慢、很多中小企业运营都得完。咱就不能两全吗?
所以说到底,禁摩对不对,取决于怎么去结合现实管这事。摩托车和电动车都是交通参与者,城市管理者得拿出办法,别一禁了之,一放就乱。科学、动态、因地制宜,这是最关键的。如果你今天还坚信下个铁令就能治好一切,那咱也太天真了。广州这座城市从不缺活力,缺的是更聪明的治理思路。下一步要怎么走,能不能给个新答案?
现在电鸡泛滥,矛盾升级,咱们还要“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吗?你怎么看?欢迎评论,咱一块说说,看看有没有可能让广州道路既畅通、人也安心,大家都有活路。
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如涉及权益问题,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
全部评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