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院士携子创业7年,又一汽车行业巨头诞生!

最近几年,很多朋友在看车或者买车的时候可能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现在一些三十万出头的国产新能源汽车,在乘坐体验上,尤其是过个坑、压个井盖时的那种平稳舒适感,竟然能和以前那些售价动辄七八十万甚至上百万的进口豪华车相提并论了。

很多人可能会好奇,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我们国产车的技术一下子突飞猛进了吗?

90岁院士携子创业7年,又一汽车行业巨头诞生!-有驾

答案是肯定的,而这其中,一个叫做“空气悬架”的关键部件,就上演了一场精彩的国产逆袭大戏。

咱们先来聊聊这个空气悬架到底是个什么东西。

简单来说,您可以把它想象成汽车的“高级席梦思床垫”。

我们普通家用车上装的大多是螺旋弹簧,就像个硬板床,路面不平,车里的人就得跟着颠。

而空气悬架用的是一个可以充气和放气的气囊来代替弹簧,这就高级了。

路况好的时候,它能把车身降下来,跑高速更稳;遇到烂路,它又能把车身抬高,增加通过性,最重要的是能把大部分的颠簸都过滤掉,让车里的人感觉像是坐在一个“魔毯”上,非常舒服。

正是因为它技术复杂,研发成本高,需要针对每一款车型进行长时间的匹配和调试,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项技术都牢牢地掌握在少数几家德国、美国的外国巨头公司手里。

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空气悬架成了豪华车的专属配置,是身份和档次的象征。

你要想体验这种舒适,基本上得准备八十万以上的购车预算。

对于咱们的国产汽车品牌来说,这就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心病”。

尤其是在2018年前后,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始蓬勃发展,大家都想往高端市场冲一冲,提升产品竞争力,可偏偏就在这个能极大提升驾乘体验的关键部件上被别人“卡住了脖子”。

当时的情况是,国内几乎没有能稳定量产供应乘用车空气悬架的厂家,我们的车企只能去求着国外的供应商。

90岁院士携子创业7年,又一汽车行业巨头诞生!-有驾

可人家呢,要么是价格开得高得离谱,要么就是合作态度傲慢,甚至觉得你一个刚起步的中国品牌,还不配用他们的产品,常常让我们的企业吃到“闭门羹”。

就在这种背景下,一个“父子兵”组合站了出来,决心要打破这个局面。

故事的主角,是一家叫做“孔辉科技”的公司。

这家公司的来头可不小,它的灵魂人物是郭孔辉院士。

这位老先生是中国汽车工程院的第一位院士,一辈子都在和汽车底盘技术打交道,被誉为中国汽车动力学研究的奠基人,在行业里是泰斗级的人物。

2018年,已经84岁高龄的郭院士,看到国内汽车产业的窘境,毅然决然地和他的儿子郭川一起,正式创办了孔辉科技,目标只有一个:造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高性能并且老百姓用得起的空气悬架。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一家新成立才几年的公司,怎么可能去挑战那些有几十年技术积累的国际巨头呢?

其实,孔辉科技虽然年轻,但郭院士的团队在相关技术领域的研究和积累已经超过了二十年,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他们从成立的第一天起,瞄准的就不是国内的同行,而是那些长期垄断市场的国际大厂。

这场硬仗打得异常艰难,但他们抓住了中国新能源汽车崛起的历史机遇。

转折点发生在2021年,当时,国产品牌岚图汽车的首款车型FREE大胆决定,率先使用孔辉科技的国产空气悬架。

这在当时是一个风险极大的决定,因为对于一个全新的汽车品牌来说,如果核心部件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但孔辉科技顶住了压力,不仅成功实现了量产供货,产品性能也完全达到了要求,一战成名。

90岁院士携子创业7年,又一汽车行业巨头诞生!-有驾

紧接着,同样被国外供应商冷遇过的理想汽车也找上门来,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

孔辉科技再次用实力证明了自己。

接连拿下了岚图和理想这两个在新势力中极具分量的客户后,孔辉科技彻底在行业内站稳了脚跟,订单也像雪片一样飞来,极氪、阿维塔、长安深蓝、比亚迪腾势等一系列主流品牌都纷纷选择与他们合作。

这场逆袭带来的变化是实实在在的。

过去,一套进口的空气悬架系统,卖给车企的价格要一万五千块钱左右;而现在,孔辉科技把它降到了四千到五千块钱的水平,直接打成了“白菜价”。

过去,为一款新车开发配套的空气悬架,周期需要三年;现在,这个周期被缩短到了一年甚至更短。

市场格局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就在几年前,德国供应商还几乎独占着中国的市场,而到了2024年,他们的市场份额已经被挤压到了百分之十几。

反观孔辉科技,在2022年的时候,市场占有率还排在第二,只有21.4%,到了2023年,就以44.5%的份额跃居榜首,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国产空悬之王”。

就在前不久,孔辉科技的第一百万台套空气弹簧产品正式下线,这个里程碑不仅是公司发展的见证,更标志着中国汽车核心零部件在又一个关键领域成功实现了自主可控。

如今,孔辉科技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领先地位,甚至还拿到了德国知名车企的定点合作,获得了德国老牌汽车企业的最高A级评定。

当初那些对中国技术不屑一顾的德国工程师,在深入了解了孔辉的产品后,也不得不给出了“出乎意料的好”这样的高度评价。

这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奋发图强的一个缩影。

它告诉我们,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只有依靠持续的自主创新,才能真正挺直腰杆。

正是因为有像孔辉科技这样一大批在各个细分领域埋头苦干的中国企业,我们才能看到,像空气悬架、激光雷达、高精度地图这些过去只有在百万级豪车上才能见到的高端配置,如今正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价格亲民的国产车上,让普通消费者也能享受到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

这背后,是中国“智造”的底气,也是我们汽车产业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坚实一步。

0

全部评论 (0)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