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途归入奇瑞事业群,定位高端依旧没变
早上出门加油站碰见老杨,他那辆ES还贴着去年春天的年检标。说起星途这阵子被传“降级”,他嘴一撇:“网上那些事儿你别全信,车还是那个车。”其实前几天微信群里也炸过锅,说什么星途要并到奇瑞下面了,是不是高端梦又黄了?我心里头也嘀咕,但后来琢磨琢磨,好像事情没那么简单。
有个修理厂的师傅,姓胡,人特逗。他跟我讲:“品牌归谁管,不耽误咱换机油!”话糙理不糙。确实,这回是奇瑞成立国内业务事业群,把星途、艾虎、风云和QQ都划拉进来,一块由李学用盯着。但捷途、ICAR这些牌子还单飞。最扎眼的就是星途,以前独立运营,现在挂在新架构下头,就有人担心是不是要降级,其实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具体到店里感受,那些4S店啊、售后啥的都没啥变化。我上个月刚去做保养,服务小哥还跟原来一样唠嗑,说黄招根现在直接对李学用汇报了,不再找技术大拿高新华。这俩人分工挺明白:一个懂技术,一个会卖货——听销售顺嘴一提,“这搭配比之前灵活多了”。说起来,这两年捷途和本部销量都冲得猛,有人把功劳算在李学用头上,也不无道理。
不过吧,销量数据总让人揪心。2022年才三万七千多台,到2023直接干到十二万五,可今年增速慢下来了,上半年六万二,看样全年也就那样。有群友吐槽:ES和ET俩主力车型,今年感觉马路上的曝光率还是低。不过,我觉得关键还是E0X平台的新电气化产品——就那两款新车吧,本来集团寄予厚望,但上市后市场反响一般,没有想象中热闹。
为什么呢?老胡分析过三点:第一,高端新能源智能化这个坑,比想象深多了。当初激光雷达吹得响,可智驾水平拖了一整年才补齐,中控系统(8155芯片)体验又卡顿,一度把ET的人气消耗掉不少;第二,经销商团队思维偏传统,对比新势力品牌,人家玩花活快,这边慢半拍;第三,自身品牌认知度低,有朋友问我“星纪元”是哪家的,还以为是某电动车山寨名……再加上市时间晚,比极氪腾势落后一截,新鲜劲儿差点意思。
有人问为啥非得合并调整?其实放眼整个汽车圈,都卷成这样。今年极氪领克合体成科技集团,然后吉利又砸钱回收股份,就是为了资源协同省成本呗。这种玩法早就见怪不怪,所以现在看星途并入奇瑞,也只是管理方式换个壳而已,并没有动它高端定位,更别提降级那些传闻。
至于说奇瑞冲击IPO是不是主因?据内部熟悉情况的人透露,这是必要步骤,为的是梳理资源结构方便资本操作。外界猜测多,其实更多属于企业自救策略的一环罢了。不然你看行业现状,高端市场水深火热——腾势D9靠车型吃饭,但N9最近周销跌破300台,还有些更冷门的小众牌子连名字都叫不上号……
再看看华系智能化做得溜,比如M9那些旗舰款死守价格区间,下探空间有限;而蔚来的乐道L90虽然股价疯涨,可真正能跑量的ET5T月销也不过五千出头,新势力整体压力山大,小鹏MO3勉强顶住局面,大部分还徘徊在边缘线上晃悠。一句话,没有绝活很难突围,你指望靠ES ET两款打遍天下,还差点火候。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用料真舍得下本儿,同价位底盘调校算是数一数二,我试过一次转弯时抓地特别稳,就是方向盘手感稍微偏重一些,有司机师傅开惯日系的不太适应,说“手腕累”。
还有件小事值得插一句,上次维修遇见一个异响问题,本以为避震坏掉结果只是刹车片装配松动。这类细节以前售后处理效率一般,现在好像速度快不少,据技师讲新的管理体系推行以后流程顺畅很多,不过零部件供应偶尔还是会卡壳,要等上一两个星期才齐全。我朋友圈里的张姐买的是22年的ES,她最关心冬天续航掉电问题,每次充满只能跑320公里左右,不过她觉得只要城区代步够用了,也懒得折腾升级包什么的。“毕竟稳定靠谱,”她这么评价,“比天天修软件省心。”
至于领导层调整带来的影响,目前看来主要体现在营销打法更接地气,比如最近试驾活动明显频繁,还有联合当地社区搞亲子露营体验,让普通用户参与进来。据销售私聊爆料,今年四季度可能会上线OTA推送一些冷门功能,例如远程座椅预加热和语音助手方言包,希望能提升口碑积累些忠诚粉丝吧。当然效果如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啦!
最后绕回来讲,无论外界怎么议论,至少目前店面运营照常、高端路线没变,只是领导班子轮换了一茬。从老黄总到李学用,各自都有自己的路数——谁知道哪天突然冒出来个爆款改写格局呢?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汽车事实参考。
全部评论 (0)